• <option id="yuu6c"></option>
  • 浙江南?。骸疤镄悴拧碧剿鬓r業種植新“稻”路

    浙江南?。骸疤镄悴拧碧剿鬓r業種植新“稻”路

      中新網湖州4月1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春回大地農事勤,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和平村,田間地頭正是一派繁忙景象。畝均產值是常規水稻的3倍以上、實現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這片水稻是當地農戶們的“致富田”。

      “自己種的水稻,零添加、無污染、無農殘,關鍵是產量又穩、出米率高!”農田的經營者、返鄉創業的鄉賢姚松泉驕傲地說。

    姚松泉(右一)在稻田里觀察稻穗生長情況。南潯區善璉鎮供圖

      作為返鄉創業的“新農人”,高學歷的姚松泉曾毅然放棄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事水稻生產研究。從種植“小白”成長為農業專家,他致力于提高傳統稻麥的種植技術和附加價值,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曾經看農書如“天書”的姚松泉,如今談起種糧工作便滔滔不絕、專業十足,勤鉆研、講科學,是這位“田秀才”的進階秘籍。

      為了提高水稻產值產量,他幾番輾轉于浙江、海南等地,多次前往中國科學院發育與遺傳所、嘉興農科院、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等院所,邀請農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

      功夫不負有心人,姚松泉承接了中國科學院李家洋院士的“嘉優中科系列雜交水稻”,一舉將稻田畝均產值從傳統水稻的1300元提升到水稻育制種的4000元左右。目前,該系列水稻育種制種規模預計以200-300畝的幅度逐年增加,可推廣良種面積達十萬畝級別,有效優化了當地水稻產業結構。

      然而,傳統農業生產成本高、附加值低,“谷賤傷農”讓姚松泉琢磨起了稻田種養的“新花樣”。

      水稻+水產養殖,稻子與小龍蝦、鴨、鱉、虎斑蛙等動物套種、套養,豐富了田間地頭的“生態系統”;水稻+冬季作物,通過多種作物的連作、輪作,姚松泉不斷豐富“水稻+N”綜合種養模式,走出了一水多用、一稻多產、一田多收的生態綜合種養新“稻”路。

    姚松泉(右一)在介紹“稻漁共生”模式。南潯區善璉鎮供圖

      “目前,我和團隊正在研究‘稻漁共生’課題,此模式將助力實現稻米提質增效,小龍蝦增產增收?!币λ扇f,在他的農田里,一批蝦苗正在活蹦亂跳,畝均收益預計可達1萬元。

      除了農業專家,姚松泉還是當地的一名政協委員,在他的努力下,該地的“科學種田團隊”正不斷擴大。

      在善璉鎮觀音堂村,姚松泉創建了雜交水稻制種“共富工坊”,堅持為有農業夢想的青年提供技術培訓和就業幫扶。

      此外,他連續三年參加湖州市產業帶動幫扶項目,累計向47戶低收入農戶提供種子、技術等創業要素支持,實現每戶保底年增收1500元。

    姚松泉在田間勞作。南潯區善璉鎮供圖

      “根據村民現有的拖拉機、插秧機、無人機等機械設備資源,我們還專門設置了暖心崗位,引進高效益農業產業,不僅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60余人,還以農創客、合伙人的新模式引介8人跨界進入農業產業領域?!币λ扇f,他將繼續耕耘家鄉的土地,帶動更多鄉人從事科學農業生產。(完)

    【編輯:付子豪】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