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7日電 據法新社6日報道,剛剛辭世的前美國總統里根留給后人的最大遺產“星球大戰”計劃目前最富爭議。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拋出了當初轟動一時的“星球大戰”計劃,他的理由是為人類免遭核彈浩劫而在太空建起“星球大戰”盾牌。
里根當時的講話指出:“我號召美國的科學界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轉向人類與世界和平的事業:創造一種辦法使得核武器變得毫無用處�!�
只有少數助手了解里根提出這個計劃的核心意圖,多數人對此反對。公眾的反應十分積極,但專家卻感到吃驚,美國媒體則稱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為科幻故事。但是二十年之后,里根的宏偉藍圖仍沒有被掩沒在歷史的垃圾堆中。
由于面對來自被美國稱為“無賴”國家的核威脅,布什啟動了導彈防御系統的研發,盡管它的可行性仍引起持續的爭議。不過里根提出的針對彈道導彈的積極防御概念已經在美國國內得到了政治認可。
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主張對彈道導彈實施分層攔截,多數攔截將在外太空進行,五角大樓為此拿出了數百億美元進行激光、粒子束、精確傳感器和“智能石塊”的研發。理論上的動能和定向能武器將在導彈的助推階段將其擊落,而地面攔截器則在導彈落地之前將其摧毀。
此后,五角大樓又開始研究一項被稱為“智能小圓石”的反彈道導彈計劃,使用太空中成堆的“智能石塊”尋找和摧毀敵方導彈。但到1991年,“星球大戰”計劃存在的基礎不復存在,前蘇聯也解體了。
美國發現可以利用武器條約而不是“智能小圓石”來消除俄羅斯的多數核彈頭,而且1972年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也禁止了天基反導系統的存在。不過此后的海灣戰爭以及美國所謂“無賴國家”的威脅為更為有限的導彈防御提供了新的存在理由。
目前美國正在研發的導彈防御有一個更加適度的目標,那就是攔截數十枚導彈,確保應對來自“無賴國家”而不是俄羅斯的導彈威脅。這已經與里根當初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具有很大的不同。(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