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7日電 中國第一個空間科學探測計劃———“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雙星中的第一顆衛星將于今年12月升空,半年后第二顆星升空。
據京華時報報道,26日,在全國科技周網上論壇上,該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振興介紹說,兩顆衛星上天后將運行于目前國際上地球空間探測衛星尚未覆蓋的極地和赤道區域,并和歐洲空間局最重要的探測計劃———“星簇計劃二”的四顆星相互配合,形成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地球空間的六點立體探測。
據介紹,地球空間是危害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災害天氣的直接發生地,該空間中的“地球空間暴”是產生航天器故障、導致通信中斷的主要原因,但其產生規律之謎還未解開。
美俄等空間強國都把目光投向“地球空間暴”研究,但已發射探測衛星在空間分布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對近地赤道區以及近地極地區進行有效的探測,但這兩個地區電磁場以及能量粒子的時空變化恰恰對磁層空間暴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劉振興院士說,當我國提出雙星計劃時,歐洲空間局主動表示和我們合作。雙星探測計劃將使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技術邁上一個新臺階,提高我們空間探測和空間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和作用。
-名詞解釋
地球空間:是指各種衛星、載人航天器與空間站的飛行區域,也是目前人類開發利用太空資源、從事太空科學試驗、進行太空軍事進攻與防御的主要活動領域。
地球空間暴:是指地球空間在太陽活動影響下出現的劇烈擾動,主要表現有磁暴、電離層暴等。(記者/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