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8日電 將于下周出版發行的中國《新聞周刊》封面報道是地區黨代會選舉期間的“電話監控事件”。
事件類似當年讓美國總統尼克松下臺的“水門事件”:陜西省榆林地區北部的府谷縣黨代會召開前一天晚上,15名離退休干部聯名向中央發出一封反映“黨代表選舉問題”的電報,但當事人后來宣稱,此電報遭到了當地電信局的拖扣;更令人吃驚的是,在黨代會召開的三天時間內,該縣人大主任和公安局局長的辦公室和家里電話均被“電信局”監控,事發后,監控指令被發現竟然來自于該縣的公安局政委。這顯然已經不僅是一系列單純的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的事件,它的幕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內情,有人猜測,但沒人指明。而在“監控事件”東窗事發后,所發生的事情更充滿了中國特色:多名當事人境遇都發生了某些變動,當地官員稱這都屬于“正常變化”。政務專家指出,陜西“水門”事件有可能是因權力斗爭引發,因而具有標本意義……
伊拉克戰爭接近尾聲之時,阿拉伯知識分子心里充滿了迷茫。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幾乎沒有與美英發生大規模戰斗就倒臺了,一些阿拉伯民眾拒絕接受這一事實。阿拉伯知識分子認為,伊拉克的潰敗,意味著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通行的思想價值系統和文化的崩潰。阿拉伯知識分子不能不擔心阿拉伯世界被美國人改造的不倫不類,擔心阿拉伯人失去傳統。
關于打口的話題當然要輕松得多。有人會很自然的說,“我們是聽著打口帶長大的”,打口被視為是一種代際特征,一種營養不良的文化饑渴癥,一種天然的地下情結,它被認為是20年來影響中國青年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中國青年亞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礎。然而,維持了10年的中國打口帶市場已日益式微,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后,打口是退出舞臺的時候了�!稙榱送鼌s的“打口”》,描述打口的前世今生,還有,將在文化上為它畫上一個句號。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更像是一個社會現象:中國“選美”元年終于到來,怎么界定這一年何年何夕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終于有了足夠的張力和理解來容納“選美”,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已經切實參與了選美賽事,以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選美活動,因此能堂堂正正走入公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