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中關村論壇年會AI科技助殘引熱議

    中關村論壇年會AI科技助殘引熱議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李京澤)20年前,一群聾啞人因演繹舞蹈《千手觀音》驚艷世界。當時,人們還只能通過手語翻譯間接與他們交流。而如今,現代科技提供同步多語種字幕翻譯,觀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殘疾人演員的所思所感。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助殘平行論壇29日在北京舉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論壇上引用的這一對比是現場眾多科技助殘的案例之一。

      該論壇是中關村論壇年會今年首設的殘疾人領域平行論壇,主題為“科技有愛,共創美好世界”。來自中外頂尖科學家、產業與投資界企業家以及政界人士共同探討助殘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其中,人工智能成為關鍵詞。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人協會主席、世界盲人聯盟亞太區主席李慶忠說,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了視障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能力。他期待隨著技術的發展,視障者可以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為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便利。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工程教授霍馬尹·卡澤羅尼專注下肢外骨骼技術研究20余年,他和團隊開發了便于攜帶的可穿戴產品,幫助殘疾人在家進行康復訓練。他說,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為可穿戴技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機器通過不斷學習,能夠越來越理解使用者的訴求。

      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已從運算領域向感知和認知領域發展,未來人工智能可以讓有限的資源投放和資金投放實現更全面、更精準的助殘服務,通過構建完全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殘疾人進行專門定制服務,令社會服務體系更具溫度。

      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與科學學院教授博頓·羅斯卡致力于重新激活失明病人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并恢復其功能,因開創了全新的視力恢復方法而被授予沃爾夫醫學獎。他告訴記者,自己已與中國專家合作十余年,相信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將賦能恢復視力的治療,為更多盲人帶來福音。(完)

    【編輯:李巖】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