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中國新聞社 2002年12月03日星期二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考古專家確認:危山兵馬俑是全國第三大兵馬俑坑

    2002年12月03日 11:22

      中新網12月3日電 前面騎兵開道,中間馬車徐行,后方步兵壓陣……一幅典型的漢代車馬出行圖,2日上午呈現在濟南章丘市圣井鎮危山新近發現的漢代陶俑坑內。

      危山兵馬俑考古隊執行領隊崔大庸說:“這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陜西咸陽楊家洼兵馬俑之后,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據大眾網-大眾日報報道,考古隊確認,此處陪葬坑是一座漢代兵馬俑陪葬坑�?娱L9·7米、寬1·9米、深約0·7米,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觾裙渤鐾敛世L兵馬俑100多具。陪葬坑的前部是騎兵隊,已有多個成排的馬頭露出,并能看到部分馬背,雖赤紅色的馬俑騎士或倒或臥,已不再昂首在座,但仍可想像其當年威武之勢。陪葬坑的中部,是三駕馬車,車輪、橫軛和陶馬清晰可見,前面兩輛是駟馬立車,由四匹高頭大馬拉車,即古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由來;后面是一架雙轅軺車。

      據崔大庸介紹,馬車構件非常齊全,是目前已發現的漢代陶車中從體量到形制較大者,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陪葬坑的后面部分,是約80具身著寬松長袍的步兵陶俑。此外,在步兵和馬車之間,還挖掘出一個破損的大鼓,鼓身上繪有紅色條紋,專家稱這可能是漢代儀仗隊使用的“建鼓”。

      現場可以看到,這次出土的陪葬品破損嚴重,絕大多數的陶俑已經殘缺不全,同時由于早期破碎擠壓和地表水侵蝕,許多彩繪已脫落或失去原色。據稱,墓頂坍塌應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山東省文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考古專家蔣英炬認為,如此規模的陪葬,在國內已有的考古挖掘中也并不多見,從陪葬品的規格和數量看,墓主絕對不是一般的小官吏,應是王侯將相之類的古代貴族,但墓主的具體身份,現在尚難下定論。

      危山漢代陶俑坑,是11月23日章丘市圣井鎮村民在危山半山腰挖樹坑時最初發現的。危山頂上的東漢濟南王劉辟光墓距此僅半公里之遙,去年發現的黃土崖漢墓距此也不足兩公里,而洛莊漢墓和畢楊漢墓群均距此不過十幾公里。

      據考古隊稱,他們準備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對已發現俑坑的清理工作。至于附近是否還有主墓室或其它葬坑,都有待繼續挖掘才能明確。(籍雅文)


     
    編輯:李艷敏

    相關報道:山東章丘兵馬俑追蹤 兵馬俑發掘暫被“叫�!� (2002-11-27 09:58:36)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