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扁旋風式密集下鄉 擔心馬英九在中南部攻城略地
    2007年07月23日 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3日電 為競逐二00八大位,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祭出了long stay(住在中南部民眾家里,以示貼近基層)。而陳水扁近來則每周至少下鄉兩次,在各地方縣市展開“whirl-wind of visits”(旋風式造訪),目的一為政策辯護,一為批馬,表現的比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還積極。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陳水扁從上周起,開始主動分批約見民進黨基層黨務干部,以及黨籍“立委”,針對年底選情交換意見。這是每逢重大選舉,陳水扁都會采取的重要步驟之一,過去每每只要完成一輪接見,就是陳水扁“真正出招”的時候。相關人士透露,陳確實已經在為年底選戰縝密布局,各方將會逐步看到陳水扁出手。

      幕僚除替陳水扁分批安排黨內人士進入官邸,讓其綜合聽取各方意見外,每周還會固定安排至少兩場以上下鄉行程,以每周兩天為一個循環,重點鎖定臺灣南部縣市,企圖和馬英九互別苗頭。由此可見,馬英九的long stay確對民進黨形成某種壓力。

      陳水扁頻頻出言重批馬蕭,已使扁的媒體曝光度大幅提升。扁甚至選在謝長廷前往美國的期間,以公開行程并主動談話,向馬蕭發出攻擊炮火。扁似乎已取代謝長廷,成為真正的候選人。但究竟這是扁謝分進合擊,還是扁自己執意如此?據相關人士透露,扁的這些舉動,并沒有與謝長廷商討過,完全是扁自己在玩。

      在下鄉行程中,陳水扁不僅是要“視察”基層建設,還主動約見地方上重要人士。昨日他和呂秀蓮低調拜會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就是第一步。據了解,雖然雙邊并沒有針對選情實質交換意見,但已達到其中的象征意義。尤其在許文龍旗下大將,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加入馬營后,陳水扁此舉不無直搗黃龍的意味。

      親扁人士表示,就在馬英九的觸角頻頻往中南部縣市伸展,并打算逐步踏進綠營的地盤,陳水扁密集下鄉,便是為鞏固南部人脈,避免綠營中南部基層在馬英九帶動的氣氛下,造成士氣松動,讓外界以為馬英九已經成功在南部攻城略地。

      據悉,陳水扁密集下鄉,公開批馬、批蕭,除選舉考慮外,另外也有意讓自己借機向基層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志。親扁人士稱,他們不認為馬透過long stay就可達到立即顯著的吸票效果,但他們也不會輕忽馬對中南部綠營基層的影響,現在民進黨基層需有人出面擊戰鼓,而陳水扁正在做的就是這件事。

     
    編輯:魏恒】
    :::相 關 報 道:::
    ·陳水扁拼選舉下毒招 聲稱要挖黨產殲滅國民黨
    ·陳水扁公開對蕭萬長翻臉 馬英九:實在無情無義
    ·臺島夜話:陳水扁不敢談前七年 養尊處優嘆命苦
    ·新華澳報:陳水扁可能用謝長廷模式打擊馬英九
    ·房東稱贊馬英九做客之道:整理房間像當兵(圖)
    ·馬英九過生日許愿:壯大臺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
    ·馬英九展開中南部長住計劃 睡在退休老師家(圖)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