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六月三十日電 題:地震廢墟上的艱難重生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現在家里安置好了,我準備去陜西修鐵路,最早也得等過年才能回家�!彼拇ňd竹市安縣茶坪鄉川心村六組的劉正貴說,地震后家里什么都沒有了,房子全塌了,幸運的是人都在,現在妻子和孩子依靠政府每天發放的補助維持生活,自己要出去掙點錢。
而被臨時安置在安縣花荄鎮雍池村京安小區的今年七十六歲的老人張志成,正盼望著能早點回“家”。他說,自己家在距離這里六十公里的茶坪鄉,以前開了一個小賣店,等路修好了,一家人就會回去。
綿陽市安縣茶坪鄉,緊鄰北川和茂縣兩個重災區,在地震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建筑物被夷為平地。唯一的通道也因山塌而中斷,內外聯系,須翻越兩座一千多米的高山。
安縣茶坪鄉黨委書記向云剛告訴記者說,茶坪鄉原有九千零二十三人,有八百五十二人在地震中遇難,以前經濟來源主要靠林業、旅游等,現在道路被毀壞了,等路修好了,大家就會回去發展生產。
位于安縣花荄鎮雍池村的京安小區,是由北京市援建的災民臨時安置點,占地三十多畝,面積五千八百平方米,共有住房三百零七間,入住災民二百八十七戶,共一千一百七十七人,災民來自茶坪鄉川心村和土橋社區。
一份由安縣人民法院對安縣茶坪鄉受災群眾災后重建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由于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在茶坪,被調查的二百七十八戶災民全部表示愿意回到茶坪,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而在重災區北川縣,上周二,三三兩兩的人們正利用再次封城前的短暫時間,背著沉重的碩大床墊、沙發、電視機、洗衣機、八仙桌、大衣柜等,艱難地行進在北川縣城到擂鼓鎮的公路上。
地震后,一些災民被安置在距北川縣城二三公里外的擂鼓鎮的帳篷里,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北川縣居民被允許回縣城搬運東西。
幾位背著沉重家當的婦女正在路邊休息,“家都沒了,什么都沒了,背點東西先放在帳篷里,等臨時安置房建好了,放在臨時安置房里用�!币晃粙D女感傷地說。
一位羌族小伙駕駛著一輛嶄新的紅色農用三輪車,正在北川中學外面擁擠的街道上等待生意。他指著縣城里面一座新的小山說,地震時父母就被埋在這座山下,現在自己與兄弟幾個住在臨時帳篷里,現在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兄弟幾個湊錢買了這輛車,輪流出來賺點錢。
在地震后的一個多月,都江堰、綿竹等地的中小學,已經在臨時安置房中陸續復課。行走在四川災區的路上,打著自救招牌的小店已經開始營業,劫后余生的人們在地震廢墟上開始了新的生活。(完)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