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將啟動大熊貓棲息地野外調查 3月內提交報告
2008年06月23日 13:21 來源:成都晚報
發表評論

四川臥龍特別行政區,經歷了5月12日的天崩地裂和至今不斷的強烈余震后滿目瘡痍,損失極為慘重。位于山清水秀河谷中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被兩岸傾瀉的塌方巨石破壞得面目皆非,多個堰塞湖時刻威脅著該中心的安危。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圈養、繁殖、研究大熊貓的基地中,63只大熊貓失蹤2只,多只受傷,轉移近20只;其余的大熊貓只有在這個“孤島”中忍受污濁的空氣、嘈雜的機械轟鳴、啃食干癟的竹子。據該中心飼養員介紹,地震之后許多大熊貓都發生了明顯的心理變化,通常是焦躁不安,之后則郁郁寡歡,飼養員需要格外耐心哄勸關愛它們。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四川臥龍特別行政區,經歷了5月12日的天崩地裂和至今不斷的強烈余震后滿目瘡痍,損失極為慘重。位于山清水秀河谷中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被兩岸傾瀉的塌方巨石破壞得面目皆非,多個堰塞湖時刻威脅著該中心的安危。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圈養、繁殖、研究大熊貓的基地中,63只大熊貓失蹤2只,多只受傷,轉移近20只;其余的大熊貓只有在這個“孤島”中忍受污濁的空氣、嘈雜的機械轟鳴、啃食干癟的竹子。據該中心多名飼養員介紹,發生地震之際,多只大熊貓敏捷地爬上大樹躲過劫難。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關于野外大熊貓的情況,目前根據衛星照片和遙感手段只能判斷植被破壞、生境隔離對其造成的影響,而地震對野生大熊貓是否造成了直接傷亡?它們的生活習性是否會改變?可能遷徙到哪里?……這些則都必須依賴人類進入深山實地考察。記者昨日獲悉,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聯合舉辦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地震影響評估研討會”上,已初步確定將唐家河保護區與千佛山保護區作為調查樣本,預計3個月內完成調查報告并提交。
據悉,此次地震受到影響的保護區由南向北依次有崇州鞍子河、汶川臥龍和草坡,都江堰龍溪虹口、彭州白水河、德陽九頂山、安縣千佛山、茂縣寶頂溝,北川小寨子溝和片口,平武的雪寶頂、王朗及小河溝、青川的唐家河、東陽溝及毛寨等。有專家稱,破壞的大熊貓棲息地在短期內難以恢復,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牛羚等本來就十分珍稀的野生動物,可能分割成小種群,進而形成區域性絕跡。隨著部分動物被迫遷移,另外一部分動物成為優勢種群,破壞的食物鏈將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另外,由于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嚴重損毀,也使人類對大熊貓等提供救助的難度增大。要想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答案,還需要結合地面調查綜合判斷。由于接下來的三個月是雨季,泥石流等災害在山區將更加頻繁,要在我省大熊貓棲息地全面開展地面調查不太現實,所以專家們最后確定抽樣調查,目前“唐家河災情相對輕些,千佛山受損特別嚴重�!�
會議結束后,WWF(中國)項目總監朱春全還代表WWF向四川和甘肅的部分受災保護區捐贈了電腦、打印機和數碼相機等設備。大熊貓棲息地災后野外調查所需應急資金也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記者 張歐)
【編輯:朱鵬英】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