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集寧校園新實踐:讓北疆文化“活”力四射
中新網烏蘭察布4月15日電 題:內蒙古集寧校園新實踐:讓北疆文化“活”力四射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從戲曲唱腔的婉轉悠揚到掐絲琺瑯的精工細作,從面塑技藝的指尖傳承到榫卯結構的智慧碰撞,暮春時節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一場以“北疆文化”為脈絡的校園文化實踐正在悄然展開,集寧區通過“一校一品”的創新模式,將北疆文化的基因深植于教育沃土,讓傳統與現代在校園中交融共生。

梨園新聲傳出古韻
每周五16時30分,集寧區濱湖小學戲曲舞蹈室總會準時響起清亮的開嗓音。國家二級演員張春霞身著水袖翩躚而至,將《穆桂英掛帥》的經典唱段化作孩子們手中的折扇開合。
“眼隨指動,聲由情發?!蓖瑢W們在鏡前反復揣摩老師教授的蘭花指法,額間細密的汗珠折射著專注的光芒。
在濱湖小學,每周五16時30分至18時10分是社團訓練時間,從唱腔、身段的基本功練習,到《破洪州》《女駙馬》等經典劇目的排演,學生們在一招一式、一唱一念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不是擺在博物館的展品,而是活在當下的呼吸?!睆埓合几嬖V記者,為了讓戲曲更貼合學生的生活,社團大膽創新,編排“兒童版”戲曲短劇,開展臉譜繪制、戲服設計等手工作品創作,鼓勵學生結合校園趣事創作戲曲主題節目。
此外,學校定期開展戲曲名家講座、劇場觀摩互動等文化體驗活動,以及校園藝術節展演、社區公益演出、戲曲比賽等舞臺實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戲曲學習經歷。
“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通過戲曲教學,希望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讓他們在傳承戲曲藝術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汲取前行的力量?!睆埓合颊f。

琺瑯匠心繪就北疆
當清晨的陽光灑進集寧區第四中學工藝教室,學生劉逸凡正用鑷子將0.2毫米的金絲嵌入畫板,勾勒出蒙古馬矯健的輪廓。
作為傳統技藝掐絲琺瑯畫集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張曉錦每周都會帶著她珍藏的琺瑯器件走進課堂?!皞鹘y文化教學不僅是技藝傳承,更是文化自信的播種?!彼职咽种笇W生調配礦物釉料,將草原的藍天白云定格在方寸之間。
在張曉錦的指導下,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親手體驗掐絲琺瑯的繪制過程?!皬脑O計圖案到掐絲、勾線、點藍,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看到親手制作的作品誕生后,成就感爆棚。這不僅讓我學到了技能,更讓我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眲⒁莘舱f。
讓張曉錦欣喜的是,學生們發揮創意,將現代元素融入作品,讓古老技藝也煥發出新活力?!巴ㄟ^掐絲琺瑯課程,學生們不僅掌握了一門傳統技藝,還培養了他們耐心和專注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熱愛?!睆垥藻\說。

尋找文化基因密碼
走進集寧區文化小學勞動實踐基地,仿佛踏入微縮版的手藝江湖:面塑工作臺上,孩子們用摻入蜂蜜的特制面團,塑造著神態各異的十二生肖;木工坊里,學生用傳統“一榫一卯”技法復原木塔模型……
今年,內蒙古全力推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融入大中小學日常教育教學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集寧區的實踐正是內蒙古推進北疆文化建設的縮影。如今,集寧區教育領域的創新,正讓傳統文化從“活起來”邁向“火起來”。
集寧區教育局黨工委委員、總督學朱志東表示,今后將繼續加大力度,引導更多學校開展特色傳統文化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基因密碼。
“當年輕一代在掐絲琺瑯中觸摸歷史,在戲曲唱腔中感知民族精神,北疆文化的生命力便在這一代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時代新枝,文化自信便會自然生長?!敝熘緰|說。(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0日 09:52:38
- 2025年04月20日 09:16:28
- 2025年04月20日 08:40:48
- 2025年04月19日 20:58:33
- 2025年04月19日 19: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