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央廣時評】從中秋多樣民俗中感受中華文化生機活力

    【央廣時評】從中秋多樣民俗中感受中華文化生機活力

    2024年09月17日 15:01 來源:央廣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又逢中秋佳節。在我國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令。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節如今已是日常生活中富含文化禮俗的重大節日。

      中秋節起源于天象崇拜,古人以月之圓滿征兆人之團圓,寄托思鄉懷遠之情的同時,也有祈盼豐收幸福之義。大約在唐代,中秋節就已經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文人雅士有賞月的喜好;到了市民經濟發達的宋代,中秋節更是全民從早到晚參與的重要節假日,堪稱最早的“夜經濟”;明清兩代,在對月抒懷的基礎上又強化了團圓親情之義,月餅瓜果等節令食品也在民間興起。

      梳理“中秋節”的發展歷程,從中不難看出我國自古以來崇尚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以及在此過程中的文脈傳承。同時,我們更可以深切體會到,唯有與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文化傳統才有發揚光大的強大群眾基礎。

      譬如,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江浙一帶觀潮,江淮一帶掄火把,南方地區燃燈、飲桂花酒,北京玩賞兔兒爺,苗族在中秋夜載歌載舞“跳月”,侗族青年男女參加“月也”蘆笙表演和對歌比賽……中秋節不但是廣大漢族同胞的重要節日,全國還有20多個少數民族也于八月十五慶中秋。

      今年的中秋節,各地各部門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比如北京多家市屬公園舉辦漢服游園、妝造巡演、非遺展示等活動,錢塘江游船上可伴著現場音樂表演夜游賞月,京杭大運河上龍舟競渡,重慶古鎮準備了夜游集市,廣州推出“綠色低碳節能”的燈會,還有多家航空公司熱賣“賞月航班”……從這些形式新穎又豐富多樣的活動中,我們不光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也不難發現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有了更富內涵的文化意趣,也讓“我們的節日”區別于普通假日,有了更豐厚的精神內核,從而真正生動鮮活起來。(央廣網 央廣網評論員 姜葳)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