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僑鄉和順見聞:花香蝶自來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僑鄉和順見聞:花香蝶自來

      中新社云南騰沖8月24日電 題:僑鄉和順見聞:花香蝶自來

      作者 繆超 董語飛

      凡中國古鎮,兼具人文、自然之美,僑鄉和順古鎮便是一例。

      23日,中新社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處在中國西南極邊之地的云南騰沖和順古鎮,這里山、水、林與建筑相融,自然景觀與人文生態資源相存相依。

    2024年8月23日,云南騰沖和順古鎮前的池塘荷葉碧綠,吸引游客駐足。中新社記者 繆超 攝

      “窮走夷方急走廠”這句民諺道盡和順歷史。騰沖與緬甸接壤,古時邊地閉塞貧窮,催生“走夷方”傳統,尤以和順人為主。600多年來,和順人沿著南方絲綢之路,遠赴緬甸、印度、泰國等國經商,誕生一批雄商巨賈。

      衣錦還鄉,他們在和順留下數量龐大的古宅、宗祠、石橋、牌坊、洗衣亭、月臺等古建筑群。走進和順,這些古建筑依舊保持完好,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欣賞到如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倩影,尋覓到西方建筑、南亞建筑的元素。

    2021年3月12日,游客在云南騰沖和順古鎮內的艾思奇故居游覽。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居住在青山綠水之間的和順人,歷來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有樹為證。和順人喜在宅院中、河流邊、池塘邊、山坡上種樹,有榕樹、楊柳、云南松、樺桃、櫻桃等,植物“活化石”銀杏樹、禿杉、紅豆杉等也都隨處可見。甚至有從緬甸帶來的癬樹、馬來西亞帶來的波斯橄等。

      和順人用樹來命名巷道,如黃果樹巷、槐果樹巷等。更有護樹鄉規,記者在家風文化長廊看到如下記載:和順魁閣旁長有兩棵禿杉,已有500余年樹齡。1931年,有人欲伐兩杉,引得鄉人反對。鄉紳李曰垓率眾護樹,寫下《雙杉行》長詩,刻于石碑上。詩末一句“有敢伐者頭可斫”,遂成鄉規。

      有水為證。為保護河流飲水不受污染,和順先輩修筑排水灌溉一體的大陽溝。雨季,從山上流下的黃泥水不入河流,變為灌溉農田之肥水。處暑節氣,漫步和順的陷河畔,碧水煙雨中荷葉田田,稻田似翠海波瀾起伏。

      上述情景的最佳寫照,當屬清末云南狀元袁嘉谷為和順留下的對聯:一路沿溪花覆水,數家深樹碧藏樓。

      歷經數十代和順人努力,古鎮構建出自然景觀與人文生態資源相存相依的和諧局面?,F今的和順人,對此倍加珍視。

      和順鎮黨委書記彭海邦告訴記者,近年來和順建立掛巷包戶、專人巡檢、河長制、林長制等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垃圾、污水實現集中收集處置,對大盈江河、和順河、陷河濕地、野鴨湖等進行全面治理與修復,“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河湖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p>

    2021年3月12日,游客在云南騰沖和順古鎮游覽。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花香蝶自來”。2023年,和順接待中外游客120萬人次,實現收入3億元人民幣。來到和順的,不止有游客,還有彩?、黃胸鹀、黑鸛、雀鷹、鳳頭蜂鷹、紅隼等200余種鳥類。

      當然,還有一批批海外華僑華人。

      和順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有海外華僑3萬多人,分布在緬甸、泰國、美國、加拿大等13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39歲的和順人寸冬燕做導游、講解員已有20年時間。她說,和順每年都會迎來大批華僑華人,一位古稀之年的泰國華人曾感慨地說:“望得見山水,才記得住鄉愁?!?/p>

      這也是多年來,和順與華僑華人們共同的約定。(完)

    【編輯:于曉】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