塤,最早發現于西安半坡遺址,距今已有近七千年。當時除吹孔外,只有一個音孔,是半坡母系氏族文化的早期見證。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樂器之一。 塤,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文化演變之后,才具有了象今天這樣豐富多彩的面目,因其獨特的音色和易于學習掌握的吹奏技法,而為近年來國內外廣大音樂愛好者所青睞。
現代陶塤,是與專業音樂工作者共同研制開發的最新產品,現在已由一個音孔演變為九孔和十一孔(專業演奏用)。它音調豐富,音階標準,不僅可以奏出古雅深沉如泣如訴的悲涼曲調,還可奏出頑皮幽默的歡快樂章,陶塤造型美觀多樣,制作精良,集實用與觀賞為一體,是收藏和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 陶塤產品分為紅陶和黑陶,紅陶為燒制的原色,黑陶系采用特殊工藝燒制,更受現代人喜愛。陶塤表面圖案分為隱刻和浮雕,隱雕圖案是燒制成品后雕刻的,而浮雕則是在陶胚上雕刻后再入窯燒制,二者雖工藝不同,但均具有異曲同工之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