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電 訊|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釋永信:面對西方經濟強勢文化強勢少林必須變化

    2006年04月11日 09:58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3月15日晚8點,剛從北京回來的釋永信給少林寺全體僧眾做完形勢報告,面對《中國新聞周刊》采訪而說到寺院經濟,釋永信談興仍濃。

      “我認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從經濟上說有三個階段�!贬層佬耪f,最初是皇帝把佛教作為文化來引進,這個時候的僧侶和佛教事業完全是官府供給制的,官府提供一切宗教所需。

      在佛教被更多中國人接受之后,佛教也融入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由于發展很快,國家不可能完全供給,于是賜給寺院大量的土地、房產,寺院在經濟上自食其力,“農禪并重”也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釋永信認為寺院經濟應該進入第三個階段。改革開放之后落實政策,政府將房產歸還寺院,僧侶們有了居住和修行之處,并且允許僧人賣門票,寺院由此進入“商業階段”。寺院成為服務業,對游客而言是享受服務,來這里花錢享受文化,僧人收取門票費用就要提供服務,并且政府也鼓勵寺院制造自己的商業和文化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精神產品、文化產品、物質產品,釋永信說,沒有產品就不能滿足需求,而作為宗教,也是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不能滿足的話你就會被邊緣化。

      這位方丈說,少林寺的任務就是要把寺廟修好,把文物保護好,讓游客和信徒得到滿足。

      2001年,少林寺周圍2個行政村及武校、商店等被遷出景區,登封市為此投資3億多元,拆遷面積50多萬平方米,拆遷人口兩萬多人。

      2004年,少林寺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修,包括緊那羅殿、六祖堂、庫房、齋堂、圖書館等,面積達20000多平方米。

      目前少林寺僧人均是供給制,在寺院少有所學,老有所養,平時發一些零花錢。釋永信是中國第一個僧人學習MBA課程,并取得學位的方丈。他說,那些讀了MBA的和尚,待遇也并不比其他人更高。釋永信說,因為他們畢竟是出家人,讀MBA的花費也是寺院供養,而寺院也不是企業。

      釋永信希望用企業的理念和精神來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并非是把寺院變成企業。他認為,一些人是通過事業成就獲取滿足感,一些人是通過財富獲得滿足,而僧人是從信仰中獲得滿足和安心。

      “我們不是為了經濟收入,少林寺的門票收入已經完全足夠僧人的開銷,我們為了光大佛教事業�!彼f,世界在全球化,面對西方的經濟強勢和文化強勢,少林寺必須作出應對。少林寺不改變就無法再在這個社會中保持影響力,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后代�!敖裉煸谏倭炙掳l生的改變,我敢說是為佛教負責,也是為民族負責�!�

      這位方丈說,少林文化從來就與文化交流分不開,它本身就源于中外的文化交流,少林寺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禪修中心和國際性的交流重鎮。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鄭褚)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熱線:(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