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產經資訊 |專 稿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扁正名“臺灣”議題輕松說 島內企業“冒冷汗”

    2004年12月06日 09:16

      中新網12月6日電 陳水扁拋出國營事業“正名為臺灣”的議題后,島內一些冠有“中國”、“中華”名稱的企業卻不由得冒出“冷汗”。

      據臺灣媒體報道,在陳水扁拋了議題后,臺“財長”何美玥隨后稱,該項決定將交由各“國營事業”依其個別情況執行。

      議題一出,島內帶有“中國”、“中華”名稱的“國營事業”公司紛紛表態,改名后公司可能造成的成本及名譽損失,都必須審慎評估。

      “中國石油公司”方面表示,身為百分之百當局持股的“國營企業”,公司名稱自然由臺當局決定,一旦有明確指令就會著手實施,但改名涉及合約問題,繁復的島內外購油、采購、供貨合約都須改,成本難估算。

      “中國鋼鐵公司”行政副總經理翁朝棟表示,“中鋼”是上市公司,股東人數更高達40萬人,有關公司名稱的變動須依公司法辦理,并經董事會與股東大會同意,“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中鋼”內部并未討論過。

      “中國造船公司”代董事長范光男表示,根據內部評估,若“正名”,相關100多份文件與合約的書面成本約數百萬元,更新需1年以上,再加上“中船”的招牌在國際造船界十分值錢,董事會曾決定,“非不得已,公司名稱不宜輕易變更”。

      “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表示,還沒得到訊息,等接到指示后會做檢討。但他也說,改名牽涉面很廣,可能造成公司形象和商譽的損失,必須審慎評估。

      “中華郵政”董事長許仁壽則稱,對正名一事不了解;“華航”公關處長韓梁則直言,不對此表示意見。

      島內“交通部”政務次長蔡堆稱,“中華電信”公司化已快10年,“中華郵政”也有悠久的歷史,“華航”則是股票上巿公司,更名問題必須通盤研究。

      據了解,負責研議“正名”的臺“行政院政務委員”許志雄稱,此次推動“國公營企業”、“政府”控股企業、“政府”捐助的基金會等全面“正名”,中、英文名稱一起改。

      他并稱,現行“國公營企業”凡中英文名稱有“中國”、“中華”者,將全面正名為“臺灣”,包括“中國鋼鐵”、“中國石油”、“中國造船”、“中國輸出入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華電信”、“中華郵政”、“中華航空”、“中華開發”、“中華電視”等,都是中文名稱有“中國”、“中華”二字;另外“中央信托局”、“華僑銀行”等,英文名稱有“中國”,也都將正名為“臺灣”。

      此外,臺當局捐助成立的許多基金會,如“中國童子軍基金會”、“中華經濟研究基金會”等,都包括在“正名”的范圍內。

     
    編輯:秦欣】
    :::相 關 報 道:::
    ·陳水扁再出"獨"招:兩年將"外館"改名臺灣代表處
    相關專題:“臺獨”威脅和平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