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北京市財政將拿出7.5億元,作為中關村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和扶持中關村園區的發展。
記者在上周召開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工作會上了解到,這7.5億元專項資金包括: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2.8億元,占支出總額的37%;投融資體系建設資金1.5億元,占支出總額的20%;軟環境建設資金0.6億元,占支出總額的8%;硬環境建設資金2.6億元,占支出總額的35%。
“10+1”工程實施方案 生態科技園建設提速
加快中關村生態科技園區建設被列入今年中關村的重點工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戴衛說,去年,通過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編制完成了《中關村生態型科技園區“十一五”建設規劃》,明確了生態型園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框架、主要任務,提出了將中關村科技園區建成生態型科技園區的目標。制定了建設生態型園區“10+1”工程實施方案,加快了園區自主創新的環保節能、新能源技術、產品在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
今年在規劃編制上,要在加快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推進編制生態型園區規劃。完成申報國家生態示范科技園的工作,發布生態型園區建設支持資金管理辦法和技術指南,從燃煤鍋爐改造、建筑節能、綠色照明、水資源利用等10個方面,推進中關村的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加快生態型園區的建設。
一區多園多基地跨區形成高端產業功能區
中關村園區“一區多園多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已經形成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
去年,各園區進一步調整了產業功能定位。其中,海淀園創新產業促進方式,重點扶持高端產業,積極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聚;豐臺園加快創新資源的配置,出臺了促進自主創新實施方案;昌平園把握定位,突出能源科技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特色;電子城理順管理體制,實現統籌發展;德勝園開始編制產業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引導與產業打造,促進園區健康持續發展;雍和園合理定位園區發展方向,強化集聚效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大興醫藥產業基地堅持以項目實現特色;石景山園大力推進數字娛樂產業發展;亦莊園推進以外商投資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通州園完成科技園建設方案的編制并啟動科技園區建設行動。
一批專業園和產業基地的建設也取得明顯進展。其中,重點推進了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電子城國際電子總部、數字電視產業園、電子城創意產業基地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園等項目的實施。目前,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的控制性詳規、環評方案、建設項目標準已經獲得批準,首批入駐項目有中國石油科技園、國家裝備制造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國家新材料工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國家能源環保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生態型服務型總部型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又好又快
去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達到8595億元,是2002年的3.5倍,占全國54個國家高新區的1/7;增加值1600億元,是2002年的3倍,占北京市的18%;上繳稅費320億元,是2002年的3.2倍;連續4年每年新增加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00家以上,目前年超億元的企業總數超過800家;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軟件產業的銷售收入均占全國的1/3;科技與文化結合的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相應增加值的40%。
高新技術產業生態型、服務型、總部型的特征明顯。去年,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三個值得關注的特征:一是與硅谷的發展趨勢一致,中關村以環保新能源為代表的清潔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預計2007年企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二是以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意設計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規模已占園區總量的一半左右;三是以研發、服務和創意為標志的總部型經濟特征更為突出,海淀園、電子城科技園、豐臺園已經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高科技企業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