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汶川,依然有我
2008年05月30日 14: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汶川大地震災區等待轉移的受災民眾。 中新社發 張雷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中新網5月30日電 美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黃克鏘5月29日在美國《僑報》撰文說, 重建汶川,依然有我。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堅韌的民族,在危難中眾志成城;中華民族歷來都是最強大的大家庭,在困境中守望相助。海外華僑華人歷來都有與祖國和祖國同胞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優良傳統。目前,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有5千萬之眾,以“戶”為單位施以援手,加入重建汶川的行列,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幫助災區同胞。
文章說,從悼念中國汶川大地震罹難同胞的那一刻起,世界各地、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都傳遞著中華兒女要團結起來要化悲痛為力量的聲音。哀悼罹難者,是為了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更有信心地重建家園。
文章指出,這次大地震中,一些國家擱置分歧,對中國表示慰問、支持和援助,體現出無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海外,往日有著不同政治立場的華僑華人紛紛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募捐,目的只有一個:援助祖國災區同胞。在中國國內,上至中央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也都自發行動了起來,場面極為動人。
文章說,目前,海外華僑華人的捐款救助已達到預期目標。但隨著哀悼活動結束和救援進入尾聲,災后重建也已提上日程。但重建家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數萬家庭破碎,劫后余生的幸存者身心格外脆弱,此時此刻,旅居海外的我們應對幸存者的生活投入更多物質幫助和心靈關愛,特別是孤苦伶仃的孤老、孤殘、孤兒更需要關愛和撫慰。海外華僑華人的心同災區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災區重建之際,我們也應獻出一份力量。在這一階段盡綿力、送溫暖、幫助災區重建,依然是海外華人的心愿和責任。
文章認為,除了在物質上對災區同胞提出幫助外,劫后余生的幸存者需要更細心、更周到的精神關愛,海外華僑華人應以“一人一戶”的形式幫助心身飽受摧殘的同胞。
【編輯:劉雨生】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