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和留學人員具有多元化的教育文化背景,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已成大家共識,但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優勢?
創新要依托創業
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王輝耀
要建立創新型社會,全社會有創新的意識、形成創新的文化不可缺少。提創新的口號很好,但同時要注意到,創新依托創業也很重要,就是要將創新落到實處。不能重創新、輕創業,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
要創新,人才的選拔很重要,應該大量啟用國際化的人才,留學人員因為眼界開闊,具有很大的優勢。目前,為了吸引留學人員回國,推動留學人員創業,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大量政策法規,特別是通過創建各種形式的留學人員創業園,為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經濟高效的發展平臺。
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吸引人才歸國的政策措施,是以學歷或科研成果作為待遇標準,以致忽略了留學生歸國創業的實際需要。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需要吸引大量高精尖人才回國從事教育科研,更需要鼓勵大批優秀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因此,在當前海歸創業形成浪潮的情況下,基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是否可以考慮建立一個類似長江學者計劃的國家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支持計劃。
如果中國留學人員創業支持計劃每年獲得一定的財政支持,再加上一整套系統和權威的創業項目評估系統,每年挑選和支持數百名留學人員創業,幾年下來,就能支持上千家海歸企業的啟動,同時也帶進大量的新技術,加快推動中國的創新進程。
回國創新大有可為
加拿大加達國際商務投資集團總裁 閆長明
提高我們國家的創新能力,關鍵在于吸引領軍人才和提供合適的環境。1978年到去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00多萬,要建設創新型社會,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回來創業,空間還沒有現在這么大,那個時候很少有留創園、開發區以及一些很好的優惠政策,現在都有了。當時的優惠政策是以引進資金為主,比如當時我有一個脫硫的基礎項目,既可以減少污染,又能節省煤炭。但那時大家的環保意識不強,這個技術就沒有引進成功。而現在我們倡導可持續發展,同樣的事情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比較重視引進人才和先進技術,逐漸培養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創新大有可為。但這里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這些海歸,在海外學能源、環保等,從技術上講,他們是中國在海外的一批人才。不過這些留學生雖然學到了國外的先進技術、理念等,卻缺乏資金。因此,如何讓這些人才把好的技術、好的國際化理念帶進來,這相對是一個更實際的問題。(趙曉霞 田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