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文化中心內上演的折子戲

網絡媒體記者體驗廣州地鐵三號線
中新網廣州11月10日電 (張慶華)11月10日,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廣東行在羊城拉開序幕,網絡媒體的近百名記者由此展開了廣州-肇慶-佛山-東莞-深圳五市的采訪行程。得風氣之先、領發展之先的廣東,在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今天的廣東是怎樣的廣東?明天的廣東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廣東行第一站:逢源街耀華社區
在廣州市荔灣區老城區中部,有條逢源街,這里是一個具有濃郁西關風情的人口密集型社區,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街轄面積0.78平方公里地方,成為本次大型廣東采訪活動的首站。在這里,記者們看到了最想看到的新聞素材,那就是民生民情。
步入逢源街的耀華社區,記者看到了一片祥和的氣氛,以及不同于普通社區的特色與生機。潔凈的鋪著麻石的古老街巷,路兩邊懸掛的便民指示牌,錯落有致的百姓自娛自樂的活動站點,還有歷史英雄人物的畫像展示,都在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有著悠遠歷史、充滿著愛國情感,又有著時代氣息、運行著現代社區服務機制的地方。
在社區的一個較大規模的服務中心,記者還看到了一個“僑務角”,其中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他們為僑服務,向僑胞提供政策咨詢等。
據介紹,逢源街街道今年來先后獲得了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單位、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百個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全國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全國十佳學習型社區、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范單位、省固本強基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平安和諧紅旗社區等榮譽稱號。溫家寶、李長春、張德江、汪洋等領導先后視察了逢源街耀華社區,對逢源街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給予了肯定。
走出耀華社區時,社區門口兩側的對聯吸引了記者:“西關生機憑造化,逢源瑞氣在平和�!边@或許可以看做是廣東社會民生的一個寫照吧。
廣州地鐵:開上改革開放的快車道
上午10點35分左右,記者一行人來到了本次廣州采訪的第二站,了解廣東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成果:廣州地鐵。
在廣州地鐵三號線車輛段,地鐵運營部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廣州地鐵的發展情況。改革開放前,由于沒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等原因,廣州地鐵起步艱難,從1960年打下第一鉆到1993年一號線破土動工,前后經歷了30多年。
正是改革開放催生了廣州地鐵。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與道路建設、交通運力不足的矛盾,使得廣州建地鐵成為必然。廣州政府用改革創新的觀念和手段,解決了資金、人才、技術等一系列問題,終于使廣州地鐵一號線首段在1997年6月建成,開通運營。
地鐵,為廣州提速。目前,廣州地鐵有4條線路,形成線網,總長116公里,共有66座車站。這為廣州市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廣州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廣州地鐵,或許可以看做廣東改革開放大道的一個縮影,仍在向前繼續延伸。據介紹,到2010年,廣州地鐵有可能躋身世界十大地鐵行列。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