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1月,“濱海大道”僅僅是由�?谕ㄍ阌⒏鄞a頭的兩車道公路。

海南有2張面孔。
一張是現世的,如麥兜形容馬爾代夫般“藍天白云、椰林樹影、水清沙幼……”,有海上世外桃源的美麗。而海南的博鰲亞洲論壇又吸引亞洲各國政要親臨,使她在絕世之余,和現實還保持著某種親近姿態。
另一張屬于記憶的,爛尾樓遍地、呆壞賬高筑、銀行接連倒閉、投機客風行。一名受訪者說,海南曾給人印象是騙子淘金的樂園,讓規矩的商人心生畏懼。
4月13日,是海南建省、成為經濟特區的20周年。
這20年,海南究竟發生了什么?
記者探訪海南曲折的成長路徑后發現,這個島嶼就像是中國改革30年的縮影,中國發展所遇到的矛盾、困惑,在海南都有呈現、并被放大。
從發展初期的盲目沖動、到樓市泡沫幻滅后金融系統崩潰,以及如今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回歸。這個對自由貿易有著天生向往的島嶼,用她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自由的權利只有在成熟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創造更多財富。
從機場、碼頭,到�?谑械慕值�、樓房,都懸掛著“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20周年”的標語。在的哥周彬眼中,沒有哪一年的慶典有如此隆重,“哪怕過年也不如現在�!�
而在20年前,島內只有兩條簡易公路,省會�?诘母鹘徊媛房跊]有一盞紅綠燈,座機多是手搖,農村基本不通電。
“雖然只是一個省的20年大慶,但政府最大期望是想通過慶典告訴人們,海南現在已走出低谷�!敝袊�(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歷經海南成長的風風雨雨。他很想社會對海南有一個理性反思,只有那樣海南明天才會更好。
【起點迷航】
農業優先發展戰略被棄
建省之前,海南已肩負沉重國家使命,被指望20年發展到臺灣同等經濟水平
經度110.33,緯度20.01,隨著google earth鏡頭不斷推近,孤島海南由一個圓點展現出3.4萬平方公里的島嶼全貌。
由于特定地理位置,海南沐浴著熱帶海洋季風,光溫充足,成為植物的生長樂園。去年海南簽訂的農產品銷售訂單達110.3億元。海南的橡膠、胡椒、咖啡等產量占全國的近一半。
一直關心海南發展的海南省委黨校副校長廖遜認為,如果海南20年前就著力發展農業和旅游業,那也就不會走偌大一個彎路。
事實上,在海南建省之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受海南省委托,為其編制的《海南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中,曾主張要利用地方獨特資源,優先發展農業和旅游。
但該主張在當時的宏大背景中被迅速湮沒。李永春說,當時的海南肩負更重要更沉重的國家使命,才會迫使它選擇一條迅速致富的道路。
李永春是原海南省第一任省委書記許士杰的秘書,他熟悉海南過往20年的歷史。
李永春說,在中國與英國談香港問題之前,鄧小平也曾想過臺灣問題,不過,臺灣方面稱,談統一可以,不過要等大陸經濟趕上臺灣再說。
“如果讓大陸的經濟短時間趕上臺灣有點困難,鄧小平當時有這樣的打算,可以先拿海南做試驗,使其全面開放,讓海南和臺灣比比�!崩钣来赫f,這就是中央決定設立海南特區的一個重要原因。
鄧小平曾在1984年北京的一次座談會流露出對海南的冀望,“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臺灣的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
在巨大的開發熱情下,海南的工業和貿易被給予更多關注,而農業發展淪為次要地位。
建省那年,國際著名農牧工商公司泰國正大集團曾嘗試在海南發展大型養蝦場。若全部建成,年產值可達12億美元,超過當年省工農業的總產值。由于種種原因,這一計劃最終被取消。
【自由港誤區】
憧憬建成“小香港”
海南曾設想將海關撤出島嶼,實現境外資金、貨物和人員自由進出、交換,未被中央批準
回想當年,李永春至今都驚嘆海南當初開發時的心胸和氣魄。他說,原海南省委書記許士杰曾有個想法驚動全國,他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造香港,在洋浦等地再造幾個“小香港”,使全島成為自由貿易島。
李永春說,當初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國家上下都傾向給海南更多自由權限。
1983年2月,國務院連續三次召集院部領導座談,提出給海南多些自主權。次年春節前,胡耀邦視察海南時說,發展海南,不要給“棍子”,給“繩子”。
在建省的前一年,國務委員谷牧率16個部門會集�?�,更是在討論能否使海南成為類似香港那樣的經濟自由區,在經濟上與大陸“脫鉤”。
于是,原海南省委書記許士杰產生一個大膽設想,把海關撤出海南,搬到湛江。
“海南沒了海關,就等于成為了一個自由港�!崩钣来赫f,那樣,境外的資金、貨物、人員進出就基本放開,貨幣可以自由交換。
一家美國報紙曾評論說:“若能兌現,確實是破天荒的最特別政策�!�
但此后海南特別關稅區并未獲批。1993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對省委書記兼省長的阮崇武說,先把洋浦開發抓好,特別關稅區一事不要再提。
“海南的經濟基礎薄弱,若獲批,進口產業對原有企業會造成大面積破壞�!绷芜d說,“就如一個小朋友連走路都沒有學會,就想馬上跑起來,那肯定出問題�!�
即便如此,海南還是獲得了比深圳、珠海更多的優惠政策。
1988年,國務院先后下發第24、26號文件,其中提到,海南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境內投資者自獲利年度起10年內不再補繳所得稅;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性簽約最長70年(深圳等地是50年)。
一個明顯的區別,深圳特區建制時一直貫徹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政策。而海南可以不提以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競爭。
【開發區盲動】
洋浦開發區被指喪權辱國
各縣市紛紛申請開發區,至1995年底,有104個備案。一官員稱,當時開發區布局混亂、重復
海南建省后,工業開發被定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在《海南經濟發展戰略》中,強調要把發展工業作為振興海南經濟的中心指導思想。
當時,老百姓中流傳一句話,海南干部不是在“天上”(指出國訪問和招商),就是在“地頭”(指陪老板看地),平常在辦公室見不到人。
海南獲得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轄下各個縣市紛紛開始要求設立開發區。
至1995年底,海南有據可查的開發區有104個。曾在海南省建設廳任副廳長的林克昌說,這些開發區真正能破土動工的則少之又少。到1997年,開發面積只有23平方公里,約占開發區總面積的2%。
洋浦開發區是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一個。
洋浦地處海南西北,有深港優勢。原海南省委書記許士杰上任后,決定將30平方公里的土地開發權租給香港一家大企業———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
當時確定這個模式是,主權范圍內的事,中國說了算;企業經營自主權,管理權上的事,外商說了算。
“這樣做是因為海南政府自身根本沒有資金開發洋浦�!焙D蠎鹇园l展研究所所長傅志平說,僅僅洋浦開發區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億元,而當時海南一年的財政收入為4.2億元。
“當時的海南是處于這樣一種環境�!崩钣来赫f,“凡是政策沒有明文規定不可以干的,就可以大膽試驗,大膽實踐�!�
但在一片“喪權辱國”的質疑聲中,洋浦開發區的報告一直未被中央批準。當時海南特區的這一做法被指責為“讓外商制造新的租界”。
洋浦一大批土地就這樣被閑置了5年。
按照法律規定,閑置超過兩年的出讓土地,政府有權收回。事實上,政府并沒有這樣做。
原洋浦工業區規劃土地建設局長夏明文說,從政績角度講,只要有個空架子也是好的�!坝捎陂_發規模與開發能力不相適應,不少開發區奠基后就停工。尤其是各縣市各自為政,必然導致開發區布局混亂,項目重復,無規劃可言�!�
【房產夢魘】
人人談房產,人人都是地產老板
房地產最熱時,在島上投資地產的企業有5000多家,林克昌說,哪怕官員參與也不算違法
林克昌已有64歲,他生命中有8年的時間在處理海南閑置積壓的房產。那時他是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他說,提起房產泡沫至今都令人心有余悸,它嚴重挫傷海南經濟的元氣。
海南房產泡沫的源頭始于1989年3月26日。那天,《海南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規定》出臺,土地批租瞬時成為海南財政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
曾在三亞市國土資源局任副局長的夏明文介紹,作為一項吸引投資者的舉措,政府以較低的價格將土地大量批租出去,然后拿土地出讓金投資于基礎設施。
以1993年的三亞市為例,三亞政府的財政收入不過五六千萬元,而通過土地批租的房地產收入則超過一億元。
而在前一年,三亞中心城區一塊4.3畝的土地,以每畝381萬元成交,創海南歷史之最。
由于海南在實施土地有償轉讓之前,還未真正開展城市規劃,所以當時找地蓋房子、做項目并不難。于是,上島找地、找項目的人越來越多。
據統計表明,在房地產最熱時,島上投資地產的企業有5000多家。那時,幾乎人人談房產,人人都是地產老板。
“哪怕官員參與也不算違法�!绷挚瞬f。
當時有些公司只付少量的定金,通過關系拿到土地或項目的批文找買主,輾轉下來,到真正的開發商手里時可能已經是第七手買主,而土地價格也可能是最初的好幾倍。
林克昌記得甚至出現,有的公司好不容易搶到一個項目,結果發現那塊地卻是當初自己賣出去的。
為了造成供求關系緊張的假象,許多炒家囤積房產。房價自1991年下半年開始攀升至1992年6月達到頂峰。1992年1至4月平均漲幅在40%。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