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同胞應從共御外侮歷史中汲取智慧 共推民族復興
中新社寧波4月13日電 (記者 陳建新)12日至13日于浙江寧波舉行的第四屆臺灣史青年學者研討會上,多位與會人士受訪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兩岸同胞應從共御外侮的歷史中汲取智慧,攜手推動民族復興。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主任程朝云指出,從日本侵占臺灣開始,臺灣人民就展開了反抗日本的斗爭。從初期的武裝抗日,到中期以社會運動、政治運動形式開展非武裝抗日,再到日據末期在殖民者高壓統治下艱難抗爭,可以說,臺灣同胞針對日本殖民統治者的反抗,貫穿了整個日據時期。
“臺灣人民的抗日斗爭是全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斗爭的組成部分?!背坛票硎?,全面抗戰爆發后,部分抗日志士奔赴祖國大陸抗日戰場,與大陸人民共同抗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隨之光復。以抗戰勝利為重要前提,臺灣得以回到祖國懷抱??箲饎倮c臺灣光復的歷史充分說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忠純指出,清政府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后,曾引起全國性的反對運動,臺灣島內爆發反割臺斗爭。臺灣被迫割讓日本后,祖國大陸始終心系臺灣同胞,支援開展抗日斗爭。臺灣同胞也抱著“欲救臺灣,先救祖國”的信念,將臺灣與祖國的命運融為一體,來到大陸投身抗日救亡。
他表示,近年來,島內一些聲音對大陸惠臺利民舉措歪曲解讀,實則忽視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在他看來,對臺政策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達,但其內核始終一致,體現的都是對臺灣同胞利益福祉的關懷,順應的是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希望共同謀求民族復興的民心。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指出,民進黨當局持續推行“去中國化”,試圖割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系,例如聲稱臺灣史就是400年史、把臺灣史獨立于中國史之外,沖擊臺灣民眾的歷史和文化認同,給臺灣青年成長、兩岸關系發展帶來惡劣影響。
“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文化、歷史,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痹趧⑾嗥娇磥?,未來除了持續揭批“臺獨史觀”、澄清謬論,還應在中華民族史觀指導下努力搜集整理史料,拓寬臺灣史研究廣度和深度,用扎實的學理基礎建構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1日 10:38:24
- 2025年04月21日 10:23:07
- 2025年04月21日 10:20:13
- 2025年04月21日 08:31:36
- 2025年04月20日 2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