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走進中國鄉村)“中國泥塑第一村”“點土成金”引客來

    (走進中國鄉村)“中國泥塑第一村”“點土成金”引客來

      中新社陜西寶雞4月3日電 題:“中國泥塑第一村”“點土成金”引客來

      作者 楊英琦

      當鳳翔泥塑的卡通形象隨“hello”“歡迎”等中英文字樣跳躍在聊天頁面,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城關鎮六營村書記廖衛軍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這些表情包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泥塑、了解鳳翔?!?/p>

      鳳翔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與鳳翔泥塑形制相似的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經民間藝人的反復探索和創新,鳳翔泥塑已成為融周秦文化、漢唐文化等諸多文化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形態。2006年,鳳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走進六營村內一處泥塑工坊看到,制模、翻坯、合坯、粉洗……在數名匠人的嫻熟操作下,泥塑作品初具雛形,隨后經過勾線、彩繪,泥塑作品更顯鮮活、精致。隨著匠人的筆鋒靈活游走,泥塑紋飾既勾勒出先秦的神秘和古樸,也描繪出漢唐的圓滑與強悍。

    4月2日,六營村村民正在制作鳳翔泥塑。中新社記者 楊英琦 攝

      “與中國其他地區的泥塑特點不同,鳳翔泥塑色彩鮮艷、紋飾夸張,極具秦人的性格特點。每個泥塑身上的紋飾、圖騰都蘊藏著歷史余韻,訴說著先人故事?!兵P翔泥塑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與泥塑“相伴”四十余年,早在19歲時就攜泥塑作品出境展演,已去過四十多個國家。家鄉文化在海外的熱度令他印象深刻,也使他對鳳翔泥塑的未來充滿信心。

      因傳統的鳳翔泥塑有著易碎、生產工藝落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這個“生長”于泥土的手藝幾乎一度“枯萎”。廖衛軍回憶,他初到六營村工作時,全村僅剩三戶人家制作鳳翔泥塑。但如今,全村有268戶人家從事泥塑產業?!捌渲写迕衲晔杖胱钌儆惺巳f元(人民幣,下同),最多可達六百萬元?!?/p>

      記者了解到,從難以量產到打造出年產值4200萬元的“中國泥塑第一村”,從村民的“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六營村的泥塑產業早已今非昔比。

    4月2日,六營村內隨處可見鳳翔泥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記者 楊英琦 攝

      為提高鳳翔泥塑的銷路,胡新明從研制出“摔不爛”的泥塑材質起,制作標準化泥模具、設計包裝、推出創意泥塑造型……如今,除了十二生肖形象的經典泥塑創作,餐具、書包甚至時裝上也可以看到鳳翔泥塑的元素?!耙胱尫沁z文化走得更遠,就要讓它回歸生活,更要適應現代的審美需求?!焙旅髡f。

      2016年,六營村聚力打造六營民俗村,目前已相繼建成中國泥塑文化園、非遺研學基地等地?!拔覀兂浞掷梅沁z泥塑文化,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發展文旅業,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也帶動更多村民從中受益?!绷涡l軍介紹,2023年,六營村接待游客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000萬元。

      “我們還在新開放的中國泥塑體驗園內使用了新技術。當園內安裝的特殊設備感應到游客時,就會自動播放泥塑文化介紹,方便游客更好地了解鳳翔泥塑?!绷涡l軍介紹,截至2023年底,該體驗園開園半年內已接待海內外研學團隊1.2萬人次。

    4月2日,胡新明接受記者采訪?!?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記者 楊英琦 攝

      據了解,下一步,六營村將繼續壯大鳳翔泥塑生產、銷售等產業規模。目前,六營村正規劃建設鳳翔小吃體驗街、非遺文化民宿等項目,“我們不僅要引客來,還要讓他們留下來?!绷涡l軍笑道。

      “傳承非遺就是要講好故事、做好手藝。如今,我們更希望這些來自中國的故事走向世界的每個角落?!痹诤旅餮壑?,這抔泥土讓人們感知歷史,也讀到未來。(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