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回歸10年香港與內地重要經貿合作
    2007年06月28日 16:38 來源:新華網

      回歸10年,“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深化與內地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最新出版的《時代》周刊說:“香港已成為中國蓬勃經濟的一部分,這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擴大人民幣業務: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香港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安排。此后3年多,香港人民幣業務不斷擴大。2007年1月,內地金融機構獲準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不斷擴大的香港人民幣業務,密切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系,便利了兩地居民互訪和旅游消費,引導人民幣有序回流,給香港居民提供了新的金融投資渠道,也使人民幣在香港不再是簡單的交易手段與結算工具,而逐步向著資本類工具發展。

      作為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股票市場十分發達,而債券市場卻相對薄弱。目前,香港未償還債券有7000億港元左右,與香港股市15萬億港元的市值相比,差距懸殊。

      26日,國家開發銀行宣布:6月27日至7月6日在香港發行50億元票面年利率為3%的兩年期人民幣債券�!按伺e標志著香港的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深化,有助于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毕愀鄞髮W教授宋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宋敏認為,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為發展香港的債券市場提供了新的契機。香港可借此建立多套可支持多元化、多幣種交易的金融基礎建設及融資平臺,為境內外的投資機構提供便利。

      實施CEPA:祖國對香港殷切呵護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簽署,界定了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與內地關稅區的關系,在制度和法律上確定了香港是中國內地經濟對外開放的實驗場,是‘一國兩制’方針在經貿領域的成功延伸與實踐�!毕愀劾砉ご髮W商業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文暉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2003年,剛從亞洲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香港,又遭非典侵襲,一時間,市況蕭條,經濟低迷。困難之時,祖國毫不猶豫地向香港伸出了援救之手。

      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在香港簽署,并于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在CEPA的框架下,內地對香港產品逐步實行零關稅;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實行內地與香港貿易投資便利化。

      香港貿發局高層人士對記者表示,香港一直都以出口貿易為主,但始終沒有本土市場的支持,CEPA的簽署,使香港在內地發展內銷市場有了可靠的保障。他表示,CEPA的實施,增強了香港市民投資和消費的信心,帶動了香港經濟復蘇,減緩了香港制造業轉移;與此同時,還有力促進了香港與泛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合作。

      “一個地區的經濟定位,決定了它的發展方向�!敝煳臅熣f,內地與香港在CEPA中建立具有自由貿易性質的安排,可以實現兩地優勢互補,這樣周全的考慮,深切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一片呵護之情。

      開放“個人游”:繁榮香港的“催化劑”

      以2萬港元起家的香港著名化妝品店“莎莎”,是許多內地游客在香港的“必經之地”。在“莎莎”高達13億港元的年營業額中,40%是來自內地旅客的消費。生意興旺的“莎莎”是現在香港許多店鋪的生動縮影。

      旅游與零售業是香港重要的支柱之一,但也最易受外來因素影響。非典疫情襲港時,香港游客寥寥,酒店、飯店生意一落千丈,航空公司取消半數航班,有的五星級酒店最慘淡的時候,只有不到10名旅客入住。

      為了盡快復蘇香港旅游業,刺激經濟增長,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的措施。這一政策的效果立竿見影,素有經濟復蘇“溫度計”之稱的酒店飲食業,在“個人游”實施后的一個月,營業額即比上年同期增加兩成左右。2004年上半年,全球訪港旅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內地訪港旅客566萬人次。

      現在,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游”開放城市已達49個。2006年,香港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252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200億港元。旅游業已成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產業。

      大型企業赴港上市:香港登上全球集資“高地”

      近年來,香港可以說是全球證券市場的“明星”。隨著內地大型國有企業相繼赴港上市,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數量、新股發行的集資額、股市市值屢創歷史新高。

      去年6月,中國銀行在香港聯交所登陸,集資額達到874億港元,轟動國際資本市場。去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上市,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額居全球之冠,香港交易所當年的新股集資額超過紐約、僅次于倫敦,一躍登上全球集資的“高地”。

      截至2006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達367家,已占到港股市值的半壁江山,成交額占60%以上。

      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大大開闊了香港證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香港交易所發言人告訴記者,過去,在香港證券市場掛牌買賣的主要是地產、金融及綜合企業為主的股份。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后,石油、煉油、采煤、煉鋼、機場、公路、制藥等內地上市公司,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近年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優質、大型企業相繼赴港上市,更提升了香港證券市場的素質,大大增加了香港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王悅欣、楊曉紅)

     
    編輯:杜燕】
    :::相 關 報 道:::
     
     

    專題:香港回歸十周年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