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與中部地區可實現“雙向奔赴”
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大有可為
大灣區與中部地區可實現“雙向奔赴”
在全國區域戰略布局上,中部地區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強調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要發揮區位優勢,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理應抓住這一機會,在對接中部地區崛起中進一步鞏固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特別是產業格局中的地位。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正當其時
此次審議的《措施》有三點值得注意。
一是“三基地、一樞紐”(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定位不變,既顯示了政策的延續性,更體現出中部地區在保障國民經濟安全方面的特殊重要性。
糧食、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和交通運輸,對中部六省來說,既是優勢,更是責任。
二是更加強調創新,強調自主研發,強調面向未來。
回顧中部崛起發展史,從“承接”到“創造”的姿態轉變清晰可見。
200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此后十多年,面對資源型經濟后繼乏力的難題,產業轉移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高頻詞;2012年,國務院發文提出,中部地區崛起要推動重點地區改革創新、全方位擴大開放;2019年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更加強調,中部地區崛起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再次明確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的戰略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直到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措施》用近1/3篇幅強調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原創性科技攻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部地區不僅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謀劃“未來產業”不僅是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的事,更是全國的事,前提是要因地制宜。
三是強調落實,明確分工。
政治局會議提出,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中部六省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
原因也很明顯,目前關于中部地區崛起的綱領性文件,是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對中部崛起在2025年和2035年的目標任務有明確要求,比如,到2025年,中部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等等。
按照規劃,中部六省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如,202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歷史性突破60%大關,2023年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9.2%,等等。
當然,也要看到,對照2025年目標,中部地區在部分指標上尚有差距。這個時候研究推出《措施》,正當其時。隨之正式落地實施,有望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提供科學指引。
大灣區與中部地區可深度聯動
經濟學者有關研究顯示,全國經濟重心(區域經濟空間中,各方向經濟力量保持均衡的一點)在中部,東部地區的經濟重心同樣在中部地區。
從數據分析看,這是由于東部沿海地區呈南北走向,且產業經濟在沿海區域高度集聚。但從經濟空間看,這也顯示出,中部地區在全國經濟布局中的特殊地位:要在全國地圖上找一個地方,有效承接東部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無論是區域優勢,還是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中部地區都是首選之地。
事實上,這個趨勢已經在發生。
“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既是中部地區重要定位,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從全國制造業重心看,1987年—2017年30年間,制造業的重心經歷先西南、后東南、再西南,總體來看都離不開中部地區的范疇,2002年—2017年這15年的制造業重心西移,更是與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關系密切。
中部地區崛起,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產業崛起。
數據顯示,其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占全國比重分別達27.3%和17.8%。高新技術企業8.25萬家,占全國總數約40萬家的21%。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增長60.5%,鄭州中鐵裝備盾構機產銷量連續6年全球第一。
不僅如此,緊鄰東部地區,并通過多條世界級水道以及高速、高鐵網絡與沿海發達地區緊密相連,中部地區天然就是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的重要支撐。這在當下全球產業面臨從“離岸制造”到“近岸制造”轉變的背景下,對中國經濟的整體性安全,意義尤為重大。
回到廣東來說,面對國際關系等復雜因素裹挾下的全球競爭,面對產業體系和發展動能的新舊轉換,要保持發展勢頭、提升發展質量,就必須更加借助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在全國更多區域實現產業優化布局,實現深度經濟聯動,提升經濟縱深度,從而提高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發揮“一點兩地”的新優勢,廣東經濟要繼續“挑大梁”,與包括中部地區在內的全國各大區域進一步加強合作聯動,勢在必行。
規劃長度合計近2000公里的贛粵大運河等重點基建項目寫入國家規劃;比亞迪、華為等龍頭企業紛紛在武漢、合肥等地布局產業鏈;今年初,安徽省黨政代表團來粵考察交流,推動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平臺聯建、人才交流和成果轉移轉化,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方面推動合作……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與中部地區的攜手,是兩大區域之間的“雙向奔赴”,有利于促進全國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
?。戏饺請螅?/p>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1月20日 16:18:44
- 2025年01月20日 14:53:48
- 2025年01月20日 14:14:32
- 2025年01月20日 14:13:46
- 2025年01月19日 15: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