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時政
理論
東西問
財經
國際
社會
大灣區
華人
文娛
體育
教育
健康
法治
生活
同心圓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帶一路
中國僑網
中國新聞周刊
國是直通車
視頻
直播
創意
圖片
專欄
各地
安徽
|
北京
|
重慶
|
福建
|
甘肅
|
貴州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黑龍江
|
江蘇
|
江西
|
吉林
|
遼寧
|
內蒙古
|
寧夏
|
青海
|
山東
|
山西
|
陜西
|
上海
|
四川
|
天津
|
新疆
|
兵團
|
云南
|
浙江
即時
時政
高層
|
人事
|
反腐
|
深度
|
兩岸
|
科教
|
軍事
東西問
中外對話
|
世界觀
|
廣角鏡
|
Z世代
|
洋腔隊
|
輿論場
|
新漫評
|
思享家
|
會客廳
|
研究院
|
問西東
財經
宏觀
|
產經
|
中國新觀察
|
三里河
|
民生調查局
|
中新財評
|
商業風云錄
|
智庫
|
公益
國際
世界觀
|
國際識局
|
國際人物
|
國際熱評
|
新漫評
|
國際視野
社會
熱點追蹤
|
中新真探
|
新聞浮世繪
|
中新法治
|
第一現場
大灣區
港澳
|
風向標
|
快車道
|
青年說
|
專家建言
|
灣得福
|
Video
|
灣區MAP
健康
大醫生來了
|
醫學的溫度
|
醫藥新觀察
教育
法治
生活
華人
同心圓
統戰要聞
|
統戰時訊
|
各地統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傳承
|
政策法規
|
學術動態
|
地方實踐
|
國際傳播
一帶一路
熱點聚焦
|
深度訪談
|
各方關注
|
海外視角
|
項目動態
|
豐碩成果
文娛
文化漫談
|
藝苑大觀
|
收藏考古
|
星聞聯播
|
影音綜藝
體育
獨家視角
|
綠茵賽場
|
籃壇競技
|
綜合其他
|
視頻播報
視頻
熱點
|
國內
|
社會
|
國際
|
軍事
|
文娛
|
體育
|
財經
|
港澳臺僑
|
微視界
|
洋腔隊
|
Z世代
|
瀾湄印象
|
中國風
|
中國新視野
圖片
中新畫報
|
國內
|
社會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
軍事
|
科技
|
港澳臺僑
|
凡人歌
創意
理論
直播
專題
專欄
最新
中國新聞網
→ 東西問·中外對話
正在加載,請稍候
暫無數據,敬請期待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保护主义抬头使全球经济环境面临深刻变化
韩礼士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指出,过去30年间,APEC始终致力于推动市场开放、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强调自由贸易和双赢成果。然而,部分经济体对竞争力的担忧以及国内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使得未来的经济环境面临深...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2-25 10:23:3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中国在全球绿色发展中贡献关键力量
韩礼士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在当今全球经济中,APEC框架重要愈加凸显,它为各经济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旨在推动对话与合作,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绿色技术等领域。埃尔姆斯进一步称,中国作为全球范围内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2-25 10:22:37
【东西问】艾伦·鲁茨:通过民间交流打破美中两国文化壁垒
近日,南昌交响乐团与来访的费城交响乐团在江西南昌联合举办音乐会,演奏了《庐山组曲》。该乐曲由美国著名钢琴家弗兰西丝·鲁茨·哈登创作,以纪念她的故乡庐山。1972年,弗兰西丝和她的丈夫应邀访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演奏《庐山组曲》,并被周恩来总理接见。弗兰西丝&middo...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2-11 15:04:46
东西问·中外对话|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中国绿色转型成就惊艳世界
作者:薛凌桥 陈天浩 林卓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11月11日至22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本届大会承载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新的年度节点上,发展中国家如何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中国的绿色转型如何铺就全...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11-30 19:29:52
【东西问·中外对话】村民网上“带货”,清华学者: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贡献巨大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近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入网”30年,中国互联网实现了高速发展。围绕互联网发展如何渗入中国乡村地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话题,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近日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指出,当前中国的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其...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30 12:40:15
【东西问·中外对话】清华学者:“互联网+乡村治理”催生新业态,这是中国特色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近日在浙江乌镇举办。近年来,“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催生了很多新业态,也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中国乡村治理、农业生产发展如何拥抱“互联网+”的发展格局?新业态的出现如何帮助乡村地区服务经济的发展?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30 12:38:42
【东西问·中外对话】北大学者:中国传统智慧引领世界生态文明转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围绕中国如何在碳中和战略框架下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进行分享。...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9 19:53:30
东西问·中外对话|贡献“G20力量”,中国何以是榜样?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题:贡献“G20力量”,中国何以是榜样?作者:甘甜 陈天浩“在全球经济面临‘软着陆’挑战的情况下,二十国集团(G20)可以发挥政策协调和对话机制的作用,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近日在“东西问&middo...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4 11:03:34
东西问·中外对话|贡献“G20力量”,中国何以是榜样?
作者:甘甜 陈天浩“在全球经济面临‘软着陆’挑战的情况下,二十国集团(G20)可以发挥政策协调和对话机制的作用,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近日在“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新南方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11-23 22:55:57
【东西问·中外对话】比利时前大使奈斯:留在中国当农民,我很满意自己的决定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期间,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现定居云南的“洋农民”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接受“东西问·中外对话”采访时坦言,他非常热爱中国的文化,也很享受在中国生活。如今已留华12年的他表示,对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3 17:48:44
【东西问·中外对话】G20峰会有四大关键作用 专家: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11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近日在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指出,在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二十国集团有望发挥多重积极作用,为不稳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3 17:02:46
【东西问·中外对话】埃里克·索尔海姆:以政府监管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中国表现卓越
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期间,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时表示,目前,各国气候融资等问题固然重...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2 09:22:05
【东西问·中外对话】索尔海姆:从大项目到“小而美”,中国基建助力“全球南方”发展
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期间,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时表示,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有助于推...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2 09:21:1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中国绿色承诺,已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
11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新南方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执行董事卡努托(Otaviano Canuto)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称,中国的绿色承诺,已被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卡努托进一步指出,凭借在风能、太...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1 16:13:26
【东西问·中外对话】世行前副行长呼吁抵制保护主义:愿G20峰会成为应对贸易分裂的重要平台
11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新南方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执行董事卡努托(Otaviano Canuto)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与地缘政治相关,特别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他强调,国家间...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1 16:11:50
【东西问·中外对话】比利时前大使奈斯点赞中国互联网发展: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现定居云南的“洋农民”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期间接受“东西问·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在知识普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奈斯表...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20 16:43:41
东西问·中外对话|北大学者:结合乡村振兴 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独特原创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贡献,受到国际社会赞扬。围绕中国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碳中和目标相结合等热点话题,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做客“东西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18 15:41:25
【东西问·中外对话】直面保护主义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继续推动全球开放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中旬在秘鲁利马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亚太国家主张开放的地区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现在的国际环境对亚太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进一步指出,尽管挑战重重,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创新、数字与...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18 10:51:09
东西问·中外对话|欧盟加税,德国车企却不想被“保护”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题:欧盟加税,德国车企却不想被“保护”作者:魏晨曦 陈天浩“欧盟加税,没有赢家。”在谈及日前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在“东西问·中外对话”节目中表示。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09 17:39:36
东西问·中外对话|欧盟加税,德国车企却不想被“保护”
作者 魏晨曦 陈天浩“欧盟加税,没有赢家。”在谈及日前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在“东西问•中外对话”节目中表示。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也指出,欧盟这一决定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任何“贸易战”,都是不可承受...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11-09 17:06:56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经济专家: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 对其绿色转型造成挑战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Michael Schumann)指出,这一举措将导致一损俱损。舒曼强调,中国电动车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08 12:52:15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专家警告欧盟:切勿将经济关系政治化、武器化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已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这一举措引发广泛争议。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Michael Schumann)表示,在对华贸易方面,欧盟应通过对话和谈判寻...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06 12:36:0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谈欧盟对华加税:任何“贸易战”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近期,欧盟委员会称已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0%到5.3%不等的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从德中贸易交往和德国经济结构两方面解释德国在贸易限制方面对华表现出的谨慎态度,并进一步表示,“任何‘贸易战’...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05 15:34:34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专家:欧盟对华加税,是地缘政治利益裹挟的结果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已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这一举措引发广泛争议。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Michael Schumann)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1-04 20:46:26
东西问·中外对话|这块“大金砖”,对世界有多重要?
作者 张乃月 张东方“金砖合作的发展速度很快,发展前景很好。很多国家希望能够加入金砖,搭上发展的快车。”在谈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日前如是表示。国际互动与合作中心创始人、智库“Digoria Expert Club”成员阿列克谢&mid...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10-25 21:35:00
【东西问·中外对话】俄专家:金砖是合作的平台,并非反对其他联盟的地缘政治联盟
当地时间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国际互动与合作中心创始人、智库“Digoria Expert Club”成员阿列克谢·马利宁(Alexey Malinin)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0-25 17:15:2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多极化世界正在到来,金砖合作机制为各国提供新选择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平等互利为基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国际互动与合作中心创始人、智库“Digoria Expert Club”成员阿列克谢·马利宁(Alexey Malinin)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全球许多国家都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一平台,是...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0-25 17:14:3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中国是金砖合作的推动者和金砖理念的引领者
中国是金砖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也是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者。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表示,作为金砖合作的推动者、金砖理念的引领者、金砖方案的提供者、金砖发展...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0-25 17:13:42
【东西问】李其荣:海外华侨华人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广泛支持、热忱参与和积极奉献。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海外华侨华人如何助推中外文化交流。(记者 邹浩 湖北武汉报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10-04 19:06:20
【东西问】盖之庸:巴丹吉林沙漠因何申遗成功?
巴丹吉林沙漠是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五绝”著称,被誉为“中国最美沙漠”。在这片雄浑广袤的沙漠之间,几十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144个湖泊水光潋滟,赋予了沙漠勃勃的生机。2024年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沙漠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这一自然珍宝为...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29 20:38:2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人民始终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题:“中国人民始终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作者 管娜 魏晨曦“全球南方国家正携手合作,共同迈向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发挥了引领作用。”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公使所罗门·特斯法亚·特里拉说道。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叶海林也认为,中非合作为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树立...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15 19:26:34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人民始终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
作者:管娜 魏晨曦“全球南方国家正携手合作,共同迈向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发挥了引领作用。”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公使所罗门·特斯法亚·特里拉说道。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叶海林也认为,中非合作为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树立了典范。9月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这...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9-15 17:26:08
【东西问·中外对话】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公使:中国在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方面堪称典范
“中国在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方面堪称典范,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近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围绕南南合作、中非关系等热点话题,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公使所罗门·特斯法亚·特里拉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为实现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唯一的选...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15 12:37:57
东西问·中外对话|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为何是“她”的脸?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也创造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符号。这个会徽的设计初衷是什么?它试图传达哪些深层次的含义?对传统观念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邀请到了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师西尔万·博耶(S...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9-11 21:14:48
【东西问】“万里走单骑”:荷兰人奥雷·伯曼的“东游记”
奥雷·伯曼(Ole Bouman),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荷兰籍学者。今年上半年,奥雷·伯曼从阿姆斯特丹出发骑行至上海。他将自己这场历时156天,横跨10756公里的行程记录下来并在上海展出。近日,他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李姝徵 周孙榆 上海报...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07 18:59:04
东西问·中外对话|多哥想做“非洲的深圳“ 需要中国“传帮带“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的发展成就,令非洲瞩目。”日前,多哥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谢燕申在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中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与非洲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非洲国家也感受到了中国的真心实意。中非合作发展将迎来新高度。(薛凌桥)China's rapid de...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06 20:18:27
东西问·中外对话|坦桑尼亚前外长对话中国收藏家: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题:坦桑尼亚前外长对话中国收藏家: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作者 魏晨曦 薛凌桥2024年9月4日至6日,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不仅是中国同非洲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球南方”和整个国际社会迎来的一件盛事。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06 10:25:57
东西问·中外对话|坦桑尼亚前外长对话中国收藏家: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2024年9月4日至6日,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不仅是中国同非洲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球南方”和整个国际社会迎来的一件盛事。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新时代以来,二十几亿中非人民携手逐梦,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留下一个...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9-05 22:10:51
【东西问·中外对话】坦前外长:“一带一路 ”倡议让坦桑尼亚受益匪浅,惠及世界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围绕中非关系发展及双方合作的深化等热点话题,日前,坦桑尼亚前外长、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帕拉马甘巴·约翰·卡布迪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发表见解。他表示,中方在许多领域帮助坦桑尼亚发展,中方提出的共建“...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9-05 15:41:47
东西问·中外对话 |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欧洲对中国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和欧洲处于同一块大陆上,彼此间有许多联系,然而因为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存在差异,欧洲对中国的误解也始终存在。这些误解由什么导致,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解除误解共同合作?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未来欧洲与中国的对话基础又源自何处?就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德国汉...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16 13:13:46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成员参与讨论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
“作为一家仅有20人组成的小型设计公司,我们从未想过能赢得2024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日前,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师西尔万·博耶(Sylvain Boyer) 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他表示,起初只是想表达“女性参与奥运”这一理念,在提交奥委会之前,会徽设...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9 19:49:55
【东西问·中外对话】与九岁女儿聊天时迸发灵感,他设计出了巴黎奥运会会徽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是奥运史上第一个描绘女性脸部形象的会徽。日前,该会徽设计师西尔万·博耶(Sylvain Boyer)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畅谈自己设计会徽的心路历程。博耶坦言,此次设计灵感源于自己和九岁女儿的一次聊天。女儿抱怨学校操场总被男孩子占用,而自己...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9 19:46:56
东西问·中外对话|丘索维金娜对话邓亚萍:我迷上了中国功夫和长城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这场体坛盛会。赛场之外,体育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通用语言,人们通过它实现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日前,“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中国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以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体操奥运冠军丘索维金娜,从她们的视角解读如何通过体育构建“团结...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8-07 20:44:47
【东西问·中外对话】从长城到武术,丘索维金娜讲述自己如何“迷上”中国文化
日前,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奥运冠军丘索维金娜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作为赛场上的对手和赛场外的朋友,她和中国渊源颇深。丘索维金娜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多年以前,她在听闻有关长城的故事后被深深吸引,阅读了很多与长城相关的内容。丘索维金娜对于中国功夫也非常感兴趣,在中国时曾去武术馆,并被功夫表...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6 10:23:54
【东西问·中外对话】丘索维金娜:中国举办奥运会可靠、有序,这对运动员很重要
日前,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奥运冠军丘索维金娜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丘索维金娜多次参加在中国举办的重大赛事,这些经历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她看来,可靠的组织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中国组织的比赛总是规划得很好,一切都井然有序,这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6 10:22:41
【东西问·中外对话】丘索维金娜:中国体育教育“从孩子抓起”,令我震撼
日前,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奥运冠军丘索维金娜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她认为,中国总能在新兴体育项目中展现出高水平,这说明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丘索维金娜表示,中国的年轻运动员很强,因为这些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训练,中国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6 10:21:46
学者易剑东:优秀运动员会向世界展现中国人风范气质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易剑东:期待优秀运动员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风范气质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 刘星晨)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在体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奥林匹克研究学者易剑东表示,中国体育在享受奥运会的同时,要从多个维度深入思考。近日,在“东西问&midd...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3 17:31:13
国际赛事专家:中国人更注重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国际赛事专家:中国人更注重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 刘星晨)中国和西方对于奥运会的理解有哪些不同之处?对此,国际体育赛事筹办专家拉兹洛·瓦伊达道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对中国通过奥运教育年轻人的政策,感到非...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3 17:29:51
东西问·中外对话|“以高水平交付奥运级别的赛事,中国值得信任”
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 题:“以高水平交付奥运级别的赛事,中国值得信任”作者 刘星晨 岳川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在浪漫与艺术交融的法国,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发出邀约。体育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语言,也是各国交流互通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体育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奥林匹克运动魅力何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3 17:22:30
东西问·中外对话|“以高水平交付奥运级别的赛事,中国值得信任”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在浪漫与艺术交融的法国,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发出邀约。体育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语言,也是各国交流互通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体育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奥林匹克运动魅力何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哪些作用?“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奥林匹克研究学者易剑东、国际体育赛...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8-02 19:26:25
【东西问·中外对话】国际体育专家:衷心希望中国未来能举办足球世界杯
针对中国足球现状、未来发展等问题,近日国际体育赛事筹办专家拉兹洛·瓦伊达(Laszlo Vajda)在“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表示,中国尚未提出申办足球世界杯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队还没能达到业界内外希望看到的水平。“我衷心希望中国未来能举办足球世界杯”拉兹洛认为,中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8-02 11:47:35
东西问·中外对话|“乌克兰危机暴露北约的无能”
7月9日至11日,北约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围绕此次峰会的召开,以及北约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事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邀请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昆士兰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太和智库资深研究员鲍韶山(Warwick Pow...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8-01 14:35:22
【东西问·中外对话】国际赛事专家:中国人更注重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中国和西方对于奥运会的理解有哪些不同之处?对此,国际体育赛事筹办专家拉兹洛·瓦伊达(Laszlo Vajda)在“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道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对中国通过奥运教育年轻人的政策,感到非常自豪。”拉兹洛认为,中国人观赏奥运会时更加感性,更注重奥林匹克价值观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31 16:42:42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易剑东:期待优秀运动员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风范气质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举行,如何通过体育讲述中国故事?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如何加强合作?深耕体育领域多年的奥林匹克研究学者易剑东近日在“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表示,中国体育在享受奥运会的同时,要从多个维度深入思考。易剑东认为,在世界关注度很高的职业项目上,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及言论,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31 16:41:46
【东西问·中外对话】朱锋:北约东进亚太破坏地区安全和全球稳定
近日,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美国企图让北约的军事角色跨越、超越欧洲,带领北约东进干涉亚太事务,这将对整个地区安全及全球稳定造成重大破坏。(陈彩霞 甘甜)In the latest W.E. Talk, Zhu Feng, executiv...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30 15:24:49
【东西问·中外对话】鲍韶山:应对乌克兰危机,北约孤注一掷“加注”而非寻求谈判
北约峰会日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太和智库资深研究员鲍韶山分析称,全球大多数人相信乌克兰没有任何扭转局势的机会。而陷入困境的北约并没有寻求通过谈判走向和平,其所能想到的“解决措施”就是不断“加注”。这样不会带来好结果。(陈天浩)The NATO Summi...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30 14:12:12
【东西问·中外对话】阎学通:乌克兰危机持续下去,北约成员国分歧只会加大
北约峰会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对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北约是靠卷入和发动战争来存在的机构。他还表示,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只会加大、不会缩小。(王高飞 甘甜)As the NATO Summit was held...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29 15:57:37
【东西问·中外对话】鲍韶山:北约的失败让其目标受到严重质疑
北约峰会日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对此,太和智库资深研究员鲍韶山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北约已经没有实际上存续的理由,然而,北约却一味扩张并建立所谓的北约机制。此外,鲍绍山称,乌克兰危机暴露出了北约军事上的失败,也说明了该组织的目标如今正受到严重质疑。(陈天浩)The NAT...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29 13:57:0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发展经验走向中亚”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圆满结束对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国事访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人民带去何种福祉?不断发展壮大的“上合大家庭”如何为地区和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对此,“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7-23 21:08:5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亚学者——“上合大家庭”不断壮大,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
马克苏特·纳里克巴耶夫大学教学教授贾娜(Dr. Nurzhanat Ametbek)在“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今年的阿斯塔纳上合峰会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以及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表明各国对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有声望的国际组织兴趣日益浓厚。贾...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22 09:38:51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大情怀、大视野、大智慧——“中东之问”的中国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在“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要解决所谓的“百年中东之问”, 需要大情怀、大视野和大智慧。中国提出的主张和倡议之所以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国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赏,是因为中方顺应了中东国家追求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强烈愿望。(王高飞 吴辛茹)“To ans...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04 18:26:10
【东西问·中外对话】苏伊士运河大学校长:阿拉伯国家视中国为老朋友,也是新朋友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年之际,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于近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校长纳赛尔·曼杜尔(Nasser Mandour) 在“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阿拉伯国家视中国为老朋友,也是新朋友。四国元首访...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04 18:24:31
东西问·中外对话|“如果你是有识之士,必然会对马克思感兴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马克思曾在西方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何以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人工智能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大卫·...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7-01 23:12:20
中外专家:从应对气变到人工智能,马克思早已给出“答案”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彭大伟 吴家驹)马克思的学说如何为人类应对当下面临的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驾驭人工智能发展提供重要启示?为什么说在应对气候危机和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等问题上,中国比西方更具优势?近日,《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大卫·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01 20:38:34
中外学者:马克思何以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彭大伟 吴家驹)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马克思曾在西方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何以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近日,《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大卫·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中央社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左鹏,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01 20:35:56
【东西问·中外对话】英国学者:中国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具有制度优势
近日,《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过去200多年来西方社会持续进行的工业化,导致了目前全球范围的气候危机。中国政府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政府,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危机的优势之一。在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等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正...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7-01 20:31:2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近日,中央社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左鹏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认为,...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6-30 17:43:12
【东西问·中外对话】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互相契合吗?
近日,中央社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翁贺凯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介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是一个经典而久远的话题。中国学者郭沫若、英国学者李约瑟等人,都对相关话题有过探讨和研究。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于其会通、契合的可能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6-28 12:21:45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人类有很大概率能够控制人工智能为己所用
近日,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徐锋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因为自主学习而涌现出自我意识,该问题的答案存在争议,考察的标准、尺度也众说纷纭。总体来看,人类还是有很大概率能够尽可能地控制人工智能为己所用、使之不迅速趋于完全异己和异化的方向。(彭大伟 吴...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6-25 09:32:21
【东西问·中外对话】英国学者:中国更有能力应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
近日,《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我们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本身还不够了解,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为人类服务,人类不是它的附庸,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规范。和美国相比,中国更有能力应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彭大伟 吴家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6-14 12:09:12
东西问·中外对话|从“产能过剩论”到对华加征关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棋局意欲何为?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据白宫官网,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近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无视客观事实,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西方政客大肆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有何意图?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执意推高关税壁垒,目的何在?中国新...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5-16 21:50:46
东西问·中外对话|为何说朔尔茨访华,是“明智的选择”?
目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任期内第二次访华正在进行中,在欧中合作方面,向世界传递了哪些信号?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洲与中国又当如何进一步夯实对话基础?近期,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4-16 22:41:27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研究专家:中国的发展诉求不是追求“大国幻想”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欧洲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的发展诉求,而不是怀疑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有“大国诉求”。他建议各国学者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文化,亲身感受中国当前的发展,以此明白中国真正的目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16 14:18:57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知名学者:欧美社会应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团访华。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洲与中国如何进一步夯实对话基础?德国汉学家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近日,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欧洲对中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16 14:15:20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中美音乐人:如何读懂中国这本“乐谱”?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题:中美音乐人:如何读懂中国这本“乐谱”?作者 莫红娥 吴辛茹北京时间4月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双方同意采取进一步措施扩大两国人文交流。中美两国如何通过音乐交流,传递友谊信号?中国的民族文化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有哪些关键之道?对此,中新社“东西...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08 13:50:36
东西问·中外对话|当鄂温克族歌唱家遇上美国乡村音乐人
北京时间4月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双方同意采取进一步措施扩大两国人文交流。中美两国如何通过音乐交流,传递友谊信号?中国的民族文化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有哪些关键之道?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邀请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鄂温克族...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4-07 21:36:1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歌唱家乌日娜:音乐无国界 情感能互通
鄂温克族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乌日娜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节目中强调,“音乐无国界”,她谈到:“音乐没有语言的障碍,音乐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近的,我们的心情人家能听懂。只是一个舞蹈动作,就能够感染到他了。”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05 11:11:2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美籍教授: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令我沉醉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节目中,中央民族大学美籍教授马克·力文(Mark Levine)分享了自己用音乐和文字记录中国各地文化,讲述中国发展变迁故事的感受。他表示:“最吸引我的是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世界了解这个国家的多元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04 15:01:4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用音乐搭建中美人文交流之桥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鄂温克族歌唱家乌日娜和中央民族大学美籍教授、美国乡村音乐人马克·力文(Mark Levine)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畅聊以音乐为桥梁开展文化交流的感悟。乌日娜教授分享了自己与多民族学生和谐相处的校园日常,马克·力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4-03 15:39:24
【东西问·中外对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国际社会既要努力克服各种危机,也要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有机统一?世界各国如何共同应对挑战,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能否借鉴他国经验并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就此,“东西问·中外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29 19:08:58
东西问·中外对话|“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
中新社上海3月28日电 题:“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中新社记者 缪璐 李佳佳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国际社会既要努力克服各种危机,也要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2023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28 21:34:32
康奈尔大学教授谈环境治理:首要问题是提升全球公众认知
中新网上海3月27日电 (记者 缪璐 李佳佳)世界如何携手共同应对气候问题挑战?近日,在“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康奈尔大学教授埃隆杜-恩格勒(Parfait M Eloundou-Enyegue)指出,“首要问题是提高认知。”“必须说服全世界的人们相信气候问题形势严峻。”埃隆杜-...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27 22:51:0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国际媒体应更充分地关注中国的环保成就
中新网上海3月27日电 (记者 缪璐 李佳佳)“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将环境作为其发展理念的核心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团队GEO-7(The Seventh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外籍专家莫尼卡·克雷茨(Monica J. Kerret...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27 22:45:36
东西问·中外对话|“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一直在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国际社会既要努力克服各种危机,也要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2023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98个缔约方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阿联酋共识”,旨在使“将全球升...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4-03-27 17:21:30
【东西问·中外对话】联合国环境问题专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诸多努力 外界应加深了解
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方面,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团队外籍专家莫尼卡·克雷茨(Monica J. Kerretts)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一些外媒对中国在...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10 16:17:35
【东西问·中外对话】康奈尔学者:助力他国绿色经济投资 中国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可以达成怎样的合作?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隆杜·恩格勒(Parfait M Eloundou-Enyegue)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在创新政策、科学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还提...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4-03-10 16:16:30
中外青年对话 | Z世代畅谈未来,这届年轻人不一般!
“I”只是保护色,遇上对的人我们也很“E”。人工智能只是技术,是好是坏全看咋用!工作生活我们都要,平衡人生十分重要。全球变暖技术来扛,身为青年我们创造!告别2023,迎来2024,来听听中外学生畅谈我们的、他们的、世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12-31 17:51:15
中外青年对话 | 小常对话“老佛”:打篮球,没点拼劲可不行
作为一项普遍流行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一直有着很高的大众参与度和话题度。“村BA”爆火的背后有哪些逻辑?打好篮球的关键是什么?中国职业篮球的未来道路该怎么走?如何培养后继人才?篮球解说员、体育博主小常和来自美国的前职业篮球选手、现任青少年篮球培训教练的“老佛”,一起聊聊关于篮球的那些事。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12-22 13:12:38
中外青年对话 | “拯救地球”,除了中国也要靠大家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能否拯救地球”?美国环境专家芭芭拉·菲纳莫雷的专著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在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环境专家郭绍明看来,尽管中国正在积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成为了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角色和“领军者”,但光靠中国是...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12-01 16:40:08
中外青年对话 | 专家:应鼓励绿色能源产业中的良性竞争
中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对其他国家是否会构成“威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环境专家郭绍明认为,在这个领域,各国应该竞争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策略,鼓励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应用,这才是一种良性的竞争。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可以进一步分享给世界。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12-01 16:39:06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破除“西方中心论”,为深化中阿人文交流注入持久动力
从开辟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双方互学互鉴,合作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中阿如何携手破除“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东方?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文学交流与人文往来? 对此,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沙特国王大学语言与翻译学...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31 18:23:38
东西问·中外对话 | 从古丝路看中西方交流:互助比冲突更常见
昔日的中国是古丝路的一端,如今的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时光流逝千年,丝路精神不曾褪色,中华文明传承也不曾中断。 为何要重视文明传承?怎样发扬丝路精神、促进丝路繁荣?中西文明如何求同存异、交流并进? 剑桥大学东亚系教授高亦睿认为,再现丝绸之路,我们不想要战争、冲突或宗教斗争,而是要打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31 16:40:40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学者:“汉学家有时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汉学家是连接中外文明的使者。山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英国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孙继成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汉学家有时终其一生,就专门研究中国很专业的一个领域。他们“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征服了他们。(李金磊 宫宏...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9 13:13:03
【东西问·中外对话】剑桥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经济发展
剑桥大学东亚系教授高亦睿(Imre Galambos)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一端,丝路上的信息和技术传播是双向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受益于或将要受益于这一倡议。(李金磊 宫宏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9 13:12:23
【东西问·中外对话】剑桥学者谈“李约瑟之问”:中国现代科技已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剑桥大学东亚系附属研究员程思丽(Sally K. Church)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李约瑟之问”提出的背景与今天有巨大的差异,因为中国如今在很多现代科学领域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挑战,在科技发展过程...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9 13:11:24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当中西文明相遇,如何避免“非黑即白”?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当中西文明相遇,如何避免“非黑即白”? 作者 李金磊 宫宏宇 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是一个被广为传颂的历史传奇。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得更为重要。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 | 从古丝路看中西...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8 22:36:37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一带一路”让沿途国家重新得到连接
山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英国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孙继成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中国人开始重走丝绸之路,不仅使沿途各国重新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也让当地人重新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把中国重新拉入他们的生活圈里。(李金磊...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7 20:37:13
【东西问·中外对话】剑桥大学研究员:丝路精神意味着开放地看待新事物
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剑桥大学东亚系附属研究员程思丽(Sally K. Church)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丝绸之路是一座“桥梁”,因为进行贸易的人可以借机游览沿线各地,顺便带回思想和科学知识。丝绸之路的精神意味着开放地看待新事物,允许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7 20:36:47
【东西问·中外对话】剑桥大学教授:应避免以“欧洲中心论”看待文明发展
剑桥大学东亚系教授高亦睿(Imre Galambos)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提出“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的“李约瑟之问”,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可能有点居高临下。今天,人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想法,要关注技术和科学如何推动进步,...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7 20:35:5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看待中国,不应非黑即白”
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是一个被广为传颂的历史传奇。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得更为重要。围绕丝路文化、文明交流和传承等话题,剑桥大学东亚系教授高亦睿(Imre Galambos),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剑桥大学东亚系附属研究员程思丽(Sal...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8-27 19:42:25
【东西问·中外对话】施宁伟:以中企业家要多了解对方思维
以色列信尔吉国际战略咨询创始人兼CEO施宁伟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青年对话”中说,由于商业文化习惯不一样,对于同样的东西,双方理解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中企接触以色列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双方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还是需要了解本地的商业思维或者模式,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合作机会。(彭大伟...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1 14:48:26
【东西问·中外对话】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中国和以色列经济互补性强
“中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空间广阔,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合作潜力无穷。”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青年对话”中表示,中国发展日新月异,需求高速增长、日益丰富,以色列有很多研发创新成果恰恰符合中国的需要。如果以色列的科研实力以及差异化优势能跟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1 14:47:27
【东西问·中外对话】华人学者:可借鉴以色列人从“0到1”的创造力
“中国企业家往往从‘1’到‘100’做得非常好,而以色列人的长处是从‘0’到‘1’。”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张平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青年对话”中说,长远来看,中华民族要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科技领先,就要解决整个社会的创造力问题,从小就培养学生孩子的创造...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1 14:14:1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推动中澳关系健康发展,人文交流为何具有重要意义?
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和人文历来交流密切。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遭遇挑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增信释疑,更好地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如何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合作升级、民心相通? 就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21 11:30:4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我们要讲述真实的东方”
历史上,中阿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树立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将丝路文明推向了兴盛的顶峰。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深化友谊,为双方加强人文往来注入暖流。 展望未来,中阿如何携手破除“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东方?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如何...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8-12 19:52:19
【东西问·中外对话】汉学家哈赛宁:埃及兴起汉语学习热潮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表示,约20年前,学习中文的人数还比较少,但现在,埃及已有30多所高校设立了中文系。埃及教育部还将汉语列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第二外语。他建议,除了人文、教育、经济等交...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12 17:20:27
【东西问·中外对话】埃及汉学家:中国经验与模式值得好好学习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表示,埃及非常重视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它对埃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已经帮助很多非洲国家。这些国家,包括埃及,...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12 17:19:43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加强文化自信 破除“西方中心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林丰民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西方长期以来把东方塑造成一种愚昧落后的形象,这是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体现。在新时代,要破除“西方中心论”,讲述真实的东方故事,充满文化自信,把中国当代真实的面貌呈现出来。(孟湘君 陈...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12 17:19:04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痴迷汉字,这位美国大叔学会用粤语读唐诗
不同的文字、语言和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中文怎样成为世界性语言?又能否在人工智能时代经受住数字化考验?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学者、汉字字源数据库创始人西尔斯(Richard Sears)与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张靖和中...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11 22:46:20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如何把好对华政策“方向盘”?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题: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如何把好对华政策“方向盘”? 作者 孟湘君 吴辛茹 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和人文历来交流密切。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遭遇挑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增信释疑,更好地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如何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合作升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9 21:28:2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
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和人文历来交流密切。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遭遇挑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增信释疑,更好地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如何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合作升级、民心相通?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教授和澳大利亚威尔...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8-09 16:41:00
【东西问·中外对话】澳大利亚学者:澳民众需多了解真实的中国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汉学家魏华德(Harold Weldon)表示,在华期间,他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记忆犹新。他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澳中两国交往过程中,应少掺杂地缘政治因素,多从人文交流角度出发,互相尊重,加强面对面沟通。他认...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9:35:4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学者驳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汉学家魏华德(Harold Weldon)表示,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是互相矛盾的,在他看来,这些论调只是为了博人眼球。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则指出,这些论调都是妖魔化中国的表现,中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9:35:08
【东西问·中外对话】澳大利亚学者:中文很重要,澳商界对学中文兴趣日渐浓厚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汉学家魏华德(Harold Weldon)表示,据他了解,不只是在校学生,澳大利亚商界人士也对学习中文抱有浓厚兴趣,他相信,中文在全球的地位未来会有新的发展。(孟湘君 吴辛茹 吴家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8:48:5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学者: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期待双边关系回暖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教授指出, 中澳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越是在经济不稳、矛盾冲突不断的情况下,越是要加强对话交流,才能走出困境。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汉学家魏华德(Harold Weldon)表...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8:48:02
【东西问·中外对话】澳商界领袖:中国商道蕴含“天下大同”思想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汉学家魏华德(Harold Weldon)表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面对历史变迁,中国人都有一种迅速适应的能力。中国企业非常擅长谈判,他每天都在学习中国人做生意的技巧。他认为,中国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部分来自儒家“...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8:44:51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呼吁加强中澳交流: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强必霸”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指出,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充满偏见和怀疑,本质上是担心霸权旁落,而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国强必霸”。但是,西方国家也只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国家是理解和信任中国的。他对促进中澳文化交流持积极态度,呼...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8:43:27
东西问·中外对话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中外学者共话“一带一路”文化建设
朝野交流穿朔漠,中西融合越烽台。亘古亘今,文化经贸交流是贯穿“丝路”的永恒主题。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沿线各国经济合作发展硕果累累。 展望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如何推动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一带一路”...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7 14:19:32
东西问·中外对话 | 荷兰汉学家:在“烟火气”中感受和西方叙事不一样的中国
随着重庆、长沙、淄博等一批中国城市在海外走红,城市背后涌动的“中国烟火气”和青年活力也让外国观众感受到与“西方政治化叙事”报道中不一样的中国。 近日,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妧纱(Elsbeth van Paridon)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中国的一...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8-02 12:36:05
东西问·中外对话 | 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如何乘风破浪?
“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这是一句拉美谚语,也是中国同拉丁美洲关系的写照。 中国与拉美国家如何加强往来,深化合作?集体“左转”之后,拉美主要国家如何更多地在国际事务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将如何抓住乘风破浪的新机遇? 就此,中新社“东西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31 12:05:39
东西问·中外对话 | 西方应改变文化上的傲慢 寻求与中国合适的对话方式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如今不断面临新挑战。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却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为强敌,并被多种方式围堵。从中美关系现状来看,双方发展关系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缓和中美双方的关系?美国政策圈在制定政策时,能否听得进汉学家的声音...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8 19:20:14
东西问·中外对话|烧烤、马面裙、纸翻花……中国文化出海原来这么酷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烧烤、马面裙、纸翻花……中国文化出海原来这么酷 中新社记者 李金磊 宫宏宇 从“8D魔幻”的重庆,到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再到因烧烤圈粉的淄博,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自身特色迅速走红,甚至“出圈”海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中国城市的活力和感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8 13:33:50
荷兰青年汉学家:“中国城市发展十分迅速,文化充满活力”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李金磊 宫宏宇)“作为在华外籍人士,我们首先要适应的就是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太快了。这就好像是,在欧洲需要三个月才能做完的事,在中国三天就完成了。”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纱(Elsbeth van Paridon)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7 22:14:51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和”文化为避免文明冲突提供诸多借鉴
“道可道,非常道。”“器、术、道”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对推动中外文化对话有何意义?在文化加速融合的新时代语境下,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推动更深层的优秀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在海外传播? 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教授...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7 11:51:34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人工智能时代,汉字何以走向国际?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人工智能时代,汉字何以走向国际? 作者 彭大伟 吴辛茹 不同的文字、语言和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中文怎样成为世界性语言?又能否在人工智能时代经受住数字化考验?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学者、汉字字源数据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7:33:22
东西问·中外对话|外国人爱上中国水墨画,这只“虾”有点神奇
提到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许多人都不陌生。作为中国水墨画的代表,《墨虾》图用寥寥数笔就让活泼灵动的虾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令人过目不忘。 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国画也走出国门,获得一批外国人的认同和喜爱,并在文化碰撞中不断拓宽其内涵。国画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如何?遇到哪些机遇和瓶颈?国画...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7:08:31
东西问·中外对话|“欧洲需要三个月的事,中国三天就完成了”
从“8D魔幻”的重庆,到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再到因烧烤圈粉的淄博,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自身特色迅速走红,甚至“出圈”海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中国城市的活力和感染力从何而来?中国城市青年文化建设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城市文化如何“向外输出”?近日,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26 17:05:51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短视频助力马面裙、纸翻花等中国文化产品出海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目前在短视频等新的媒体形式的帮助下,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流行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中包括“中国风”,例如被热议的“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还有网络原生的文化产品,比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6:06:1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以“趣缘”结构为基础的青年消费正在兴起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现在中国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文化,也更有创新意识。当前,以“趣缘”为基础的城市青年消费潮流越来越明显。年轻人消费和参与社交活动更多是出于对某事的兴趣爱好,而非其他。(李金磊 宫宏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6:05:27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村BA”走红折射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目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生活,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老一代人不同。包括面向乡村的“四季春晚”、“村BA”等,都是青年人参与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今后,还需要各方去寻找青年人参与文化生活的需求...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6:02:50
【东西问·中外对话】荷兰青年汉学家点赞中国速度:这里3天等于欧洲3个月
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纱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作为在华外籍人士,首先要适应的就是中国速度。在欧洲需要三个月才能做完的事,在中国仿佛三天就完成了。中国的时尚、美食、语言、“淄博现象”以及网上各种爆火的事情,都让生活变得非常精彩。“谁不想要这样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6:00:38
【东西问·中外对话】荷兰青年汉学家:“搭子”社交帮助中国年轻人构建新文化
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纱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2022年,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流行起了“户外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搭子”社交,这是年轻人跟随潮流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的一种方式。从城市文化构建上讲,欧洲和中国的情况有些类似。年轻人都是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5:59:45
【东西问·中外对话】荷兰青年汉学家:淄博走红“突破”西方政治化叙事
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纱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对西方国家而言,政治已经盖过了很多东西,他们将政治化叙事置于其他一切之上。但她的“千禧一代”的朋友们都很喜欢看中国的同龄人在做些什么。淄博走红后,“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纷纷涌向淄博,品尝当地烧烤,让淄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6 15:58:33
中外专家:普及汉字发展史 有助扫除学习中文“拦路虎”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彭大伟 吴辛茹)随着中文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普及,作为书写语言的汉字常常被其它国家的初学者视作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如何扫除“拦路虎”,让外国朋友更好地读懂并欣赏汉字之美?中外专家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进行了探讨。 被称为“汉字叔叔”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4 22:10:2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人能读懂孔子,美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原因竟是……
不同的文字、语言和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中文怎样成为世界性语言?又能否在人工智能时代经受住数字化考验?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学者、汉字字源数据库创始人西尔斯(Richard Sears)与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张靖和中...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24 19:33:46
东西问·中外对话|利玛窦徐光启给当代东西方交流带来何种启示?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700多年前,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千百年来,东西方文明在冲破山海阻隔的不断交往中,推动着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而当今世界,当全球化和信息化让世界同处“地球村”时,东西方文明交流...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4 13:15:43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文化架桥打通文明交流第一关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表示,文化架桥,有利于求同存异,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中外友好关系。语言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中国的孔子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教育协会等,都起到打通文明交流第...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1 17:42:51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妈祖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交流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交流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福建莆田的妈祖被称作是“和平女神”。妈祖祈福巡游活动算是一条文化线路,通常在秋季会去多地做巡游,沿途能唤醒人们的身份认同,也能帮助其他...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1 17:41:31
【东西问·中外对话】达奇:西班牙希望与中国合作发展旅游业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西班牙卡米亚斯大学“全球文化路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联合主任达奇表示,西班牙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大国,旅游业设施管理及其从业人员素质成熟完善,是全球旅游业的典范。西班牙愿意和中国彼此熟悉,建立信任,渐渐会推动更多的合作。(孟湘君 陈彩...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1 17:33:30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西班牙绝对会积极回应中国的提议!”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累累硕果。 展望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如何推动沿线国家...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20 19:13:29
【东西问·中外对话】西班牙学者引用中国典籍点赞“一带一路”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西班牙卡米亚斯大学“全球文化路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联合主任达奇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整体的文化建设。《韩非子》在谈到“民心相通”时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西方民众坚持接触和沟通,是跨文明交流实...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0 13:54:41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钢铁驼队”为“一带一路”文化线路赋能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表示,此前的欧亚大陆隔空相望,但“一带一路”通过现实的铁路、公路、航路等实现了沿线的无缝衔接,比如“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从中国东部港口城市,穿过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抵达西班牙、波兰、德国等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0 13:53:46
【东西问·中外对话】西班牙学者:促进文化交流应放下傲慢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西班牙卡米亚斯大学“全球文化路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联合主任达奇表示,文化多样性是自然的,让人类有更多可能性。就像在自然界里,物种的多样性是保障生存的关键,人类也是。文化差异不一定会造成冲突。我们要放下傲慢,才有平等、尊重和接纳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0 13:33:47
【东西问·中外对话】西方的“中国偏见”,从何而来?如何破局?
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德国看待中国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上,如何消除西方存在的偏见? 就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欧洲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20 09:33:20
【东西问·中外对话】吴根友:中国式现代化重视和平与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特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世界和平和发展有何意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色。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视和平和谐,在当前国际事务中,“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优秀...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9 10:37:54
【东西问·中外对话】吴根友:中国式现代化可发掘传统家庭文化价值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一些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如孝道,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仍具有一定的作用。他认为,我们应发掘传统家庭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帮助克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莫红娥 张东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9 10:37:02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汉学家:希望美国政府更多关注汉学家
汉学家在美国的地位如何?美国政策圈在制定政策时,能否听得进汉学家的声音?对此,美国汉学家、美国瓦萨学院哲学教授万百安教授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美国人更尊重运动员和艺人,而不是受过良好教育、治学严谨的学者,美国人不太关心别人的资历。他希望美国政府更多地关注知识分子,尤...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9 10:36:13
东西问·中外对话|管仲和诸葛亮,对理解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如今不断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却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为强敌,并被多种方式围堵。 从中美关系现状来看,双方发展关系的症结在哪?双方应做出什么改变,才能在解决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多作用?“以和为贵”的...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18 19:11:37
【东西问·中外对话】吴根友:寻求与中国对话 西方应改变文化上的傲慢
在西方推崇“个人至上”价值观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有可能真正理解并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吗?对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西方要改变自己文化上的傲慢,思考用恰当的方式寻求与中国对话,尤其是知识分子之间的对话。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8 14:00:25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汉学家万百安:要改善关系,美国需承认中美平等
当前,中美关系十分复杂,国际社会普遍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期盼中美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美国汉学家、美国瓦萨学院哲学教授万百安教授在中新社“东西问 中外对话”中表示,要改善两国关系,美国必须给予中国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将中国视为敌人。(莫红娥 张东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8 13:59:40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汉学家:中国牢固的家庭关系值得西方学习
美国汉学家、美国瓦萨学院哲学教授万百安教授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人牢固的家庭关系为品行和性格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方应该学习这一点。(莫红娥 张东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18 13:56:35
东西问·中外对话|西方的“中国偏见”,从何而来?如何破局?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西方的“中国偏见”,从何而来?如何破局? 作者 彭大伟 吴家驹 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德国看待中国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上,如何消除西方存在的偏见?视频:【东西问·中外...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07 14:56:3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要的是合作,中国是朋友”
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德国看待中国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上,如何消除西方存在的偏见?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欧洲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07 09:21:33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中德文化有诸多共通之处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表示,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欧洲文化的共通之处非常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和德国、欧洲都生活在现代的秩序里。现代的种种优点和缺点,实际上就是共同点。比如,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一种对于善的追求,对于更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05 10:30:17
【东西问·中外对话】欧洲著名汉学家:孔子带给德国民众启发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欧洲著名汉学家顾彬表示,孔子、老子、庄子在德国读者心中,有固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德国读者、德语国家的读者找自己的道路。德国人需要“灵魂上的拯救”,而孔子、老子、庄子等能给他们带来“拯救”。此外,德国人也知道莫言,莫言的作品在德国印得很多。(...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05 09:57:31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德国不妨与汉学家加强交流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表示,在当代德国社会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已经被智库化,而不太会去和中国研究界或者汉学界进行交流。他建议,德国的主流舆论,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否则在德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看中国、其他非欧洲国家、非西方世界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7-05 09:55:55
东西问·中外对话|向中国“偶像”看齐,他画虾画出世界纪录
国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世界艺术百花争艳、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国画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国画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如何?如何扩大国画的国际影响力?进入新时代,国画精神该如何得到存续和发展? 围绕上述问题,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7-01 19:17:13
【东西问·中外对话】深化合作,中国与中亚这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了包括《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在内的7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21 22:22:3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德国都有长城,我们得多一些交流”
“道可道,非常道。”“器、术、道”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对推动中外文化对话有何意义?在文化加速融合的新时代语境下,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推动更深层的优秀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在海外传播? 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教授...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6-21 21:43:20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学者:中国知识分子有兼通中西两种文化的优势
德国汉学家卜松山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很多人,包括知识分子,主动了解西方文化。跟西方的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优势,他们既熟悉自己的文化,也熟悉西方的文化。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21 11:25:06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学者谈如何增进东西方民心相通
德国汉学家卜松山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德国学生对中国哲学知之甚少,希望把更多的中国著作翻译成德语,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德国民众。他建议,中西方应推进旅游往来,这是增进民心相通的一种“术”。他还表示,中德两国应该推动交换生项目,发挥媒体作用向德国人讲述中国,同...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21 11:24:12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从三方面发力减少文明冲突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心源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要避免文明冲突,不同文化之间首先要密切沟通,深入理解彼此,其次,不同文化之间要互相包容,秉持“和而不同”理念,最后,还要从道、术、器三方面发力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21 11:22:55
专家谈东西方文明互鉴:促进中外年轻人走进彼此生活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曾鼐 阚枫)“让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是通过简单的典籍阅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深入彼此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人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获得最深刻的理解。”谈及中外人文交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这样表示。视频:【东西问·中外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7 15:26:05
意大利学者:当今世界应该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曾鼐 阚枫)“《论语》中‘和而不同’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人类应该在不强求想法一致的情况下,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近日,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TizianaLippiello)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称,中华文明对于多样性的态...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7 15:18:17
东西问·中外对话|利玛窦徐光启给当代东西方交流带来何种启示?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利玛窦徐光启给当代东西方交流带来何种启示? 中新社记者 曾鼐 阚枫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700多年前,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千百年来,东西方文明在冲破山海阻隔的不...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7 14:03:4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悟透中国典籍,她为这两个国家“当翻译”!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700多年前,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千百年来,东西方文明在冲破山海阻隔的不断交往中,推动着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而当今世界,当全球化和信息化让世界同处“地球村”时,东西方文明交流...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6-16 20:51:15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西方人可从古代经典中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
近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阅读《论语》等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帮助西方人深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彼此之间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这里的‘深入’,不能只限于对当代经济社会的认知,而是应该深入了解...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6 11:01:28
【东西问·中外对话】意大利学者:应摒弃“脱钩”论调
近日,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TizianaLippiello)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称,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有悠久的交往历史,今天的人们应该摒弃那些所谓的“脱钩”论调,努力去应对当今世界的共同挑战。她表示,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相互了解,是包容理解和携手共进的唯一途径。她呼...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6 11:00:10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谈东西方文明互鉴:促进中外年轻人走进彼此生活
意大利汉学家李集雅曾将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和《中庸》翻译成意大利语。1984年,她远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求学,深入感受真实的中国。日前,她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称,“必须来到这个国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到他们中间,与他们相处,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文化和文明。因此,加深人...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6 10:59:0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中国的“朋友圈”,好消息+1!
“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这是一句拉美谚语,也是中国同拉丁美洲关系的写照。 6月9日,洪都拉斯共和国总统伊丽丝·希奥玛拉·卡斯特罗·萨缅托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中国与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拉美国家,如何加强往来,深化合作?集体“左转...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6-13 10:32:56
【东西问·中外对话】巴西学者:美国举动破坏安全 拉美拒绝冲突和分裂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UFRGS)经济与国际关系教授马可•瑟皮克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自2016年以来,美国开始宣扬中国是美国在拉美的“竞争对手”,并开始采取一些不利于拉美安全的举动。事实上,拉美需要合作,而不是冲突和分裂。瑟皮克注意到,2022年美国举办的美洲峰会,就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1 16:42:32
【东西问·中外对话】拉美学者:中国减贫与发展经验值得拉美国家借鉴
秘鲁圣马科斯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卡洛斯•阿基诺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真正了解拉美国家的需求。如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庞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拉美国家需要思考中国如何在短短40多年间,实现快速发展。例如,2020年中国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而拉美的极端贫...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1 16:18:38
【东西问·中外对话】拉美学者:中国为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令人震撼
秘鲁圣马科斯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卡洛斯•阿基诺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30多年来,他来过中国多次,如2019年7月,他到访中国南方一些较贫困的地区,在那里,他看到无论是村支书还是参与扶贫的企业,都在尽一切努力,帮助当地农户摆脱贫困。“他们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这让...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11 16:16:30
东西问·中外对话 | 伊朗重开驻沙特使馆,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伊朗重开驻沙特使馆,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记者 李金磊 宫宏宇 当地时间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此前,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伊朗两个中东国家断交七年后握手言和。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6-08 12:53:2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中国斡旋后,伊朗沙特再进一步!
作者:李金磊 宫宏宇 当地时间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此前,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伊朗两个中东国家断交七年后握手言和。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北京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外长7年多来的首次正式会晤,两国宣布即...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6-07 20:44:34
东西问·中外对话 | 中国的这一经验,传入中亚腹地!
作者:彭大伟 曾鼐 吴家驹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5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5-27 13:18:5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丝路大学”前副校长:中国大学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
“如果了解现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就可以理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原因。”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前副校长阿扎马特表示,如今中国在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高校是技术研发的试验场和新产品的孵化地,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高校应该与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26 19:13:32
【东西问·中外对话】“削弱中国不是美国的成功之道”
当前,中美关系呈现的复杂性已超越双边范畴,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攸关双方,也举世瞩目。 近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在两国各自更好发展中彼此成就。 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在哪里?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时为何失去理...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17 10:17:19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学者:美中之间有太多案例反驳“修昔底德陷阱”言论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以及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亚洲历史、国际和全球研究学教授陆德芙(Jennifer Rudolph)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强调了美中关系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表示美中关系有太多可以反驳“零和博弈”和“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15 13:32:59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学者:美国很多评论中国的人对中国知之甚少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亚洲历史、国际和全球研究学教授陆德芙(Jennifer Rudolph)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美中关系极其复杂,无法从单一的维度来考量。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则认为如今在美国,很多评论中国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15 13:31:47
东西问·中外对话 | 用“修昔底德陷阱”形容中美关系?他们不赞同!
当前,中美关系呈现的复杂性已超越双边范畴,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攸关双方,也举世瞩目。 近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在两国各自更好发展中彼此成就。 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在哪里?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时为何失去理...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5-15 09:49:02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学者:美中关系是多面的,对国际关系稳定至关重要
伍斯特理工学院亚洲历史、国际和全球研究以及技术观察研究所教授陆德芙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美中关系本身是多面的,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国际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需要牢记,两国利益不仅在经济上,还在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方面相互交织。我们需要理解美中关系的复杂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14 11:21:22
【东西问·中外对话】美国学者 :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一叶障目可能是美国处理美中关系时面临的最大的症结。他表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以及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必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即双方必须找到方法来解决当前的...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14 11:16:37
东西问·中外对话 | 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仍在纪念和致敬马克思?
20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身处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仍在纪念和致敬马克思?如何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为什么说中国比西方更有希望解决气候变化、贫富分化等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与中华文化学院教授、《马克思传》中文版译...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05 16:34:32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当我们纪念马克思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20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身处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仍在纪念和致敬马克思?如何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为什么说中国比西方更有希望解决气候变化、贫富分化等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与中华文化学院教授、《马克思传》中文版译者...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5-05 16:03:48
【东西问·中外对话】英国学者:中国共产党解决不平等问题更有优势
《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像奉行平等主义观念的社会那样公平地分配其所生产的产品,不平等问题愈演愈烈,而西方执政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是短期的,也难以针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推出长期措施。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05 13:02:5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外学者共话马克思的当代意义
20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身处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仍在纪念和致敬马克思?《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与中华文化学院教授、《马克思传》中文版译者王珍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麦克莱伦表示,马克思主义在应对当前的实际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05 10:42:42
【东西问·中外对话】《马克思传》作者: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带来更多希望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马克思传》作者、伦敦大学客座教授麦克莱伦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的现代化避免了西方大多数国家出现的社会的两级分化和个体的原子化,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彭大伟 吴辛茹)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5-05 10:41:41
【东西问·中外对话】韩国汉学家崔昌源:齐白石画作在韩国广受喜爱
中国画在海外传播情况如何?韩国青云大学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国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崔昌源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韩国2017年、2018年两年都展出了齐白石的原作,展出非常热门,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齐白石的画作开始受到韩国人喜爱。“画中河虾栩...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6 15:55:07
【东西问·中外对话】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虚拟世界中画活中国画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日前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中国画有必要和各种艺术进行交融,找到新的发展的路径。“所谓传统,从它形成的那一天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如果对中国艺术,对中国画有信心,不用害怕它在各个维度上进行实验。”他还提出,中国画在新时代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继...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6 14:31:43
【东西问·中外对话】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画海外传播要找到与全人类的连接点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日前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在中国画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找到其与全人类共有的撩拨心灵、感动心灵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同时,要尝试增强中国画的互动性。例如把齐白石的作品做成可以“上手”的高仿的艺术作品,让西方朋友写写画画。解决了如何和西方观众交流中国艺...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6 14:30:41
【东西问·中外对话】韩国汉学家崔昌源:艺术交流能加强韩中两国认同感
韩国青云大学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国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崔昌源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艺术应尽量多交流,因为艺术不会排斥不同的情感,不会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障碍。让艺术多走向邻国做交流,能够加强彼此间的认同感。(李金磊 宫宏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5 18:30:38
【东西问·中外对话】韩国汉学家崔昌源:期盼韩中人文交流更加热络
韩国青云大学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国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崔昌源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为了尽快恢复疫情前的人文交流的情况,今年中韩应尽快展开文化艺术交流,推动两国间人文交流呈现更加热络的局面。“我喜欢中国唐朝诗人王勃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5 18:29:13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数字时代,我们为何还在读纸质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季羡林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当今时代,中国人还喜欢读书吗?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的顾彬,为何谈及自己在北京上海逛书店的经验,感慨仿佛身处“天堂”?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4-23 16:42:21
【读书之美】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汉学家: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
“对我来说,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表示,当他在北京、上海逛书店时,他大吃一惊。到处都有人坐着看书,人们喜欢在书店看书。德国人通常在家里、车上、火车上、高铁上看书,而不在书店看书。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3 16:19:57
【读书之美】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德学者热议:纸质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喜欢手里的书跟我说话,它有味道,我可以触摸它。”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表示,自己更喜欢实体书。但他承认,德国的下一代和现在的中国人一样,喜欢在手机上看书。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则认为,任何媒体首先是一种直觉的体验。我们可以...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23 16:19:20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汉学家:德国不应再做美国跟班
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针对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愿再做美国跟班”的表态,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表示,德国也不应再做美国跟班。他认为,中国要的是能够跟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做好朋友,而美国不要。德国是盲目的,想跟美国走,但是美国越来越弱,因此德国也觉得自己弱,目...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17 18:37:21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五次来华,卢拉此访透露两大关键词!
4月12日,巴西总统卢拉开启访华行程,这是卢拉第三度出任巴西总统后的首次访华。 规模庞大的商界代表团,长达4天的访问行程,这些都是外界关注卢拉此访的焦点。 中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互为全面战略伙伴。2023年1月1日就任总统时,卢拉就曾表示,巴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望与中...
原創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2023-04-15 16:13:45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中国与拉美的关系有着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军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已有坚实基础,在拉美,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他们始终将中国视为发展伙伴。特别是过去十年,中国对拉美的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均增长很快,成...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14 15:21:28
【东西问·中外对话】专家:中国对拉美的援助和贷款不附加任何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军日前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对拉美的援助和贷款不附加任何条件,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中国永远不会指责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也为拉美国家获得国外资金提供了便利。中拉国际发展合作过...
原創
中国新闻网
| 2023-04-14 15:20: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章數:438
邀請中外政、商、學界重量級專家學者,圍繞熱門話題開展坦誠、理性交流,為中外思想和文化交流搭建友好的平臺,為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打開窗口。
———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關于我們
About us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供稿服務
法律聲明
招聘信息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 [
京ICP證040655號
]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 [
京ICP備2021034286號-7
] [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80010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