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奧運|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車|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 圖 片| 社 區|圖 片 網|華文教育|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能源專家談“綠色信貸”:節能減排不是空中樓閣
    2007年08月09日 13: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對話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

      節能減排不是空中樓閣

      ★ 本刊記者/楊中旭

      中國新聞周刊:綠色信貸對節能減排會起作用嗎?

      林伯強:肯定管用,因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制調整。我們過去政策出了不少,但總是落不到實處,根源在于沒有財務意義。你不讓他痛,他才懶得理你。

      但是,這只是一個機制的開始,距離節能減排落到實處還有距離。

      中國新聞周刊:這個距離有多遠?

      林伯強:真正有明顯成效,起碼得幾年吧。

      中國新聞周刊:但中央是有底線的,就是“十一五”期間,節能20%,減排10%。

      林伯強:我們遲早要實現這一目標,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在5年內完成這一指標?節能減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節點。

      我給你舉兩個例子:第一,把全國1.3億臺冰箱全部換成節能冰箱,每年可以節電431億千瓦時。但是,更換冰箱的成本有多大?好像還沒有人計算過;第二,節能減排有外生性,有公共產品性質,那么,成本誰來負擔?政府?企業?個人?如果需要政府支持,力度要多大才行?政府與企業分擔的比例是多少?在稅收支持方面,通過企業所得稅,還是增值稅?抑或消費稅來調解?資源稅是否要開征?這些有細致周密的研究嗎?

      中國新聞周刊:是指節能減排的可行性研究遠遠不夠?

      林伯強:是的。我曾經對中央部委的人說過,足量的研究資金支持是必需的。既然你這里只給幾十萬元研究經費,就別指望學者能拿出細致周密的調查和科學縝密的結論來。

      如果研究得不夠,就匆忙出臺措施,其效用就得打上個問號。今年以來,節能減排目標不再分解到每年,就是一個進步,這考慮到了政策的滯后性。

      另外,在中央財政投入有所增加的情況下,今年節能減排中央財政資金只有213個億,依我看,以中國節能減排的量,這遠遠不夠。

      中國新聞周刊:你反對5年設限?

      林伯強:不是我反對,而是設限之后是否能落實。除了上述一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標準是否已經修訂完畢?新標準是否科學?

      這種大幅度的節能減排,決不是簡單的節能,也不是不計成本的行政命令所能實現的。必須在考慮國情的前提下,用相對長的時間,選擇適當的經濟增長模式和適度耗能,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

      在西部,一些已經或者將要被砍掉的小電廠可能就是當地GDP的主要來源,可能是當地財政的命脈,你怎么砍?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非要砍下來呢?

      林伯強:硬砍可能還砍不下來。如果你非要砍不可,那我就可能有其他對策了。

      中國新聞周刊:怎樣才能讓地方不造假?

      林伯強:還得更多地靠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比如前面所說的綠色信貸就是一個機制的開始。

      另外,資源要素價格長期偏低是已經困擾市場經濟體制多年的問題。目前不是小步跑,而是需要大步流星地把資源價格抬上去,還市場經濟以本來面目,理順上下游產品的邏輯關系,抬高能耗成本。這樣,高耗能的投資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抑制。

      中國新聞周刊:但是,總有人說,把水、電、煤氣的價格提上來,會對低收入群體產生影響。

      林伯強:這一論調沒有道理,解決辦法也不麻煩,政府只需將提價后的好處補貼給低收入群體即可。

      中國新聞周刊:相比市場機制,除了造假,行政手段還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后果?

      林伯強:如果政府職能不轉變,政績考核標準不轉變,我擔心這又將是一場運動式的短期治理。地方政府為了應付兩項硬指標,更多地采取一種短期行為來敷衍了事。

      中國新聞周刊:綜觀你的談話,只要這些機制得到落實,政府同時加大投入,10年內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林伯強:錯。如果我們不思考應有的生活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以中國的人口和巨大的能源需求,就是這些機制落實了,可能也不夠。不信咱們10年后再來看,節能減排的壓力依舊。

      中國新聞周刊:調整怎樣的生活方式?

      林伯強:你開車嗎?如果開,我沒有權力約束你少開車,因為這是你個人的選擇。但在產業政策上,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汽車工業嗎?如果13億人,數億個家庭都和美國一樣,每個家庭一臺車,恐怕全世界的石油都運到中國來也不夠用吧!

      中國新聞周刊:你是說,我們要避開重化工的發展道路?

      林伯強:不是,我們根本避不開。未來15年,我們要從農村轉移出3億人。安置這些轉移的農村人口,需要多少水泥鋼筋的房子?需要多少能耗?多少污染排放?這個總量就在這兒擺著,你要想能資源夠用,就得從現在開始思考適合國情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不建議拼命發展大城市,而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鎮。需要將節能納入發展規劃。

      中國新聞周刊:這就是你所說的加強研究吧?

      林伯強:我們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進口國。為什么在那之前沒有想到要保存石油不要出口?但也說明了對之后的石油需求沒有一個相對準確的估計。你現在可以看到,當初你以七八美元一桶出口的原油,現在得花七八十美元一桶把它買回來。這個例子不一定合適,當初可能需要創匯?

      但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不加強對未來趨勢的研究并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將來我們一定會后悔,而有些東西是不可逆的,你想回頭已經來不及了。 ★

     
    編輯:邱觀史】
    :::相 關 報 道:::
    ·形成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合力
    ·實行綠色信貸政策是大勢所趨
    ·銀行也追求利益 綠色信貸要讓銀行認識到風險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