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外交資源
“走出去”不僅是國家的戰略部署,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對于“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有效利用外交資源,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現在我們的企業還不大善于利用外交資源。首先,真正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還是太少,碰的釘子太少,因此對外交資源的需求就��;其次,外交對于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太神秘,很多人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禮賓層面上;第三,企業不知道如何利用外交資源。一些企業到了國外還是照搬國內思路,往往會栽跟頭。我就遇到過一些企業,用在中國流行的勸酒方式去和外國客戶拉攏感情,結果當場就把外國人給嚇走了。
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一方面懂得外部世界游戲規則的人還是太少,另一方面,大量的外交資源又被閑置。我在國外當過9年大使。這期間,來找我的地方領導,很少想到如何利用使館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事實上,通過外交途徑往往能事半功倍。在我擔任駐法大使期間,我國民航部門要向法國一家公司購買3套設備。對方要價1.3億多美元。談了幾天,對方都不肯將交易價格降至1億美元以下。于是民航總局找到咱們駐法使館幫忙,半個小時的會談成功地給中國節省了幾千萬美元。
此外,我國還有一大批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他們的研究也是一個寶藏,但應用到商務實踐中的還是鳳毛麟角。
要整合這些外交資源,我們急需培育一批中介機構、一批專業人才。國外在運用外交資源方面的經驗就值得我們借鑒。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退休后就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不僅從戰略層面給各大公司提供可行性建議,并且還從操作層面為企業提供人脈關系,使企業盡快找到海外市場的敲門磚。
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企業應該學會利用外交資源,盡快掌握當地的“辦事之道”,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檔案
吳建民:外交學院院長、國際展覽局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