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十六大召開在即,為讓海內外人士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方面的成就與變化,中國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就中國經濟建設、對外經貿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發表一系列報告。本社自今日起開辟“從數字看變化”專欄,敬請各方垂注。
從數字看變化:中國成為世界發展最快國家之一
中新社北京十月四日電(記者王永志)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在此間發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長篇報告,從綜合國力、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對外經貿和居民生活五個方面進行數據化分析,昭示中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國家統計局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經濟結構逐步合理。國內生產總值從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六百二十四億元人民幣增加到去年的九萬五千九百三十三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率為百分之九點四,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六點一個百分點;一九八九年至去年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國經濟仍保持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仍達到百分之九點三,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快六點一個百分點,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在產業發展方面,國家統計局認為,目前中國三大產業全面發展,買方市場基本形成。去年農業增加值達一萬四千六百一十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一九七八年增長一點八五倍,比一九八九年增長六成,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截至去年,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豬牛羊肉等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糧食供求實現由短缺向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一九七九年至二00一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達百分之十一點五;去年工業增加值已達到四萬二千六百0七億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截至二000年,彩色電視機、煤、水泥、化肥、鋼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從一九七八年到二00一年,中國共安排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基本建設投資達六萬七千七百九十三億元,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經濟發展后勁持續增強。中國最大的兩項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和黃河小浪底工程都實現了截流并進入施工高峰,其中小浪底工程已經發電;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廣州蓄能水電站竣工;全長一千二百六十二公里的第一條國道主干線京滬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此外,郵電通信設施發展迅速,覆蓋面迅速擴大。去年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已達一億四千五百多戶,位居世界第一位。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進出口總額去年為五千余億美元,由一九七八年的第二十五位,上升到僅次于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和英國的第六位。去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為四百九十七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已有約八成在華投資。外匯儲備去年達到二千一百二十二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總體上基本實現小康。國家統計局稱,從農村居民看,一九七八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一百三十四元,去年達到二千三百六十六元,其收入水平實現溫飽有余,部分地區已實現小康。城鎮居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六千八百六十元,已經整體上實現小康。
當然,國家統計局也不諱言:中國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諸如結構不合理造成的經濟增長質量不高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各收入階層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保障滯后加大了城鄉部分群眾生活的困難,以及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等,并提請有關方面繼續給予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