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yuu6c"></option>

  •  中國新聞社 2002年09月27日星期五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新聞

    中新專欄:走近十六大:中國交通“瓶頸”得到改善

    2002年09月27日 07:10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六日電 題:中國交通“瓶頸”得到改善

       中新社記者周音

      十三年前,中國交通運輸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十三年后,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得到了改善。中國已躍入世界交通大國行列,交通運輸正邁向快速、舒適化。

      如今中國的“海、陸、空”交通,民眾感受最深的是速度、效率、便利。

      雙休日一到,高速公路顯得異常繁忙,河北人到京、津旅游觀光成時尚,而京、津游客到河北白溝、白洋淀等地旅游購物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把這一現象比喻為“雙休日京津冀百姓大串門”。

      中國公路建設,近五年來每年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超過二千公里。一組驚人的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公路總里程已達一百七十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已達一點九萬公里,超過了加拿大,居世界第二位。

      業內人士自豪地說,中國高速公路僅用十多年,就走過了發達國家一般四十年才能走過的進程。

      中國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債這把“金鑰匙”。四年來,國家共安排公路建設國債資金五百二十五億元人民幣。權威人士強調,中國公路建設自實施國債項目以來,高速公路就實現了大飛躍。

      預計二00八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召開時,中國公路國道主干線系統將全部建成。那時,北京、上海與所有直轄市、省會、自治區首府等大城市將會與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高等級公路相通,使貫通和連接的城市總數超過二百個,有六億中國人將享受由此帶來的出行便利。

      天下商埠之興衰,視水陸舟車為轉移。中國水路運輸在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中國作為航運大國,外貿運輸九成左右通過海運完成,海上運輸已成為中國戰略性資源進出口的重要通道。

      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十五”期間,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成為中國沿海港口建設的重中之重。近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正式使用。專家預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今年可進入世界前五大集裝箱港口之列。

      以上建設項目全部完成后,上海將會成為國際航運樞紐,形成四通八達的國際交通運輸網絡。

      交通部官員說,去年中國船舶運力已達二十一萬艘,五千四百多萬噸,海運船隊載重噸連續多年居世界前五位。到二00五年,中國對外貿易的貨物海運量還將上升百分之十。

      (完)


     
    編輯:余瑞冬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_老肥女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_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_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 <option id="yuu6c"></option>